close

何者。第一如觀經云。佛告韋提。我今為汝廣說眾譬。

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者。是其一證也。

言何者者,徵起十句。

言眾譬者,若依諸師,則指經中如執明鏡狀如懸皷,如天瓔珞如日輪。

今釋定散法名為譬,譬者諭也,又教諭也。

以定散語諭示念佛得生之法,故名為譬。

此有三義,如經記辨。

(一部觀經,佛說了十六種的觀門,由簡單入極難之觀。

 再觀三輩九品,以示往生之行人的品位,讓行人能知梗概。

 但是到了最後,付囑阿難,因為阿難是將來佛經的主要記錄者,說:

 『汝好持是語,持是語即持無量壽佛名。』

 我們剛剛在王宮,我向韋提希夫人即當來一切眾生所說的十六觀經,

 這些話是你所持的,將來要傳諸於當來眾生的話,也就是佛語、佛經。

 我現在告訴你,你所記憶將來要傳諸於世的經語,就是無量壽佛的名號。

 那麼多那麼多的佛所說的話,現在流傳的經典,等同於無量壽佛名號。

 那麼這十六觀也是告訴我們要知道無量壽佛名,是指月的指頭。

 問說月亮在那裡,用指頭一指,在那裡,我們延著指頭所指的方向看,

 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月亮,今天十五月圓,好美。

 那十六觀經只是個譬喻,要告訴你無量壽佛的境界,好讓你欣慕。

 是指出月亮的手指,順著方向找就可以找到月亮,不是手指是月亮。

 假如你把手指當成月亮,那麼你對月亮的見解、了解就差很多了。

 你永遠無法了解什麼是月亮,更進一步就把手指說成是月亮。

 禪宗的指月錄就是如此,把禪宗的所有祖師的語錄集在一起,讓我們看。

 文字是死的,要巡著文義去體解,取尋覓當初這禪者的對話心境。

 為什麼臨濟三次問法,三次被打,告訴他參大愚,必為汝說。

 臨濟告訴大愚三次被打,問有過無過,大愚回說:

 「黃檗與麼老婆心切,為汝得徹困,更來者裏問有過無過。」

 臨濟言下大悟,曰:「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。」

 自認在修持上如此嚴謹的臨濟,有何過錯,為什麼每次問話都不得體。

 被打了,打的禪師還被說老婆心切,什麼有過無過。

 到此一悟,才知道黃檗的苦心,才知道說:「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。」

 這些都是因機竇教,一部觀經也是如此,要你入佛法藏,再引你起愛慕心。

 佛說法四十九年也是如此,為了開示我們,引導我們進入極樂淨土。

 我們在這娑婆世界,讀佛經,看經教,這些都是比喻,為了淨土而說。)

問:為汝說者,此正為韋提,何充為凡之文證耶。

答:經既說汝是凡夫,明聞未來說方得往益者。竝示韋提全同末凡。(至得益門,

  當具辨之。)所以引之為其證耳。亦令之言如前既辨,今取未來凡夫為證,

  正為滅後故云未來,特為下機故云凡夫。

言淨業者,指三福善,開此三福為九品行。福品無別,自他共許。

經文既明為未來世一切凡夫說三福業。

三福既爾,九品亦然,故取此文證明九品凡之義。

反顯諸師為九品賢聖者,直以人情準義之失。

(佛說法是因為因緣成熟故說法,因為機已成熟,可以為他講應該講的法。

 佛說華嚴經,是專為大菩薩說的法,一切大菩薩各說其修行境界及所成就。

 阿羅漢於此就如聾如盲,不只聽不懂看不清楚,是聽如無聽見如不見。

 因為《華嚴經》不是阿羅漢的境界,阿羅漢只知道這個三千大千世界,

 只知道一尊佛叫釋迦牟尼佛,不知道還有其他世界其他佛甚至佛名。

 佛說《法華經》時,五千比丘退席,佛說退亦佳矣,機不對,聽了有害無益。

 說觀經,當機者為韋提希夫人,是一位為六欲所苦的凡夫人。

 就如同現在的我們,一切富足,沒有憂惱等迫害,但是不一定沒有。

 等憂苦患難來時,就會如同當初的韋提希夫人,呼天搶地的,求佛救度。

 一部《觀經》就是佛預先為我們演說的法,將來我們一樣會有眾苦之迫。

 要如何的解決,此一部《觀經》就是除苦惱法,眾生的除苦惱法。

 如果自認十六觀太難,佛說持是語即持無量壽佛名,歸命 南無阿彌陀佛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