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願悉皆金色願,願文說:
『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覺。』
先談所得名者:
義寂稱,悉皆金色願。(慧心「源信和尚」用之)
法位、玄一稱,色齊等願。
智光云,所化成就紫摩金色願。
御廟稱,真金色願。
法然聖人立本願名,稱為悉皆金色願,今用此願名。
二考據各譯本者:
漢譯本願文,第三願:
『三我作佛時,人民有來生我國者,不一色類金色者,我不作佛。』
吳譯本願文,第九願願文說:
『使某作佛時,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,面目皆端正,淨潔姝好,悉同一色,
都一種類,比如第六天人。得是願乃作佛,不得是願,終不作佛。』
唐譯本第三願,願文:
『若我成佛,國中有情,若不皆同真金色者,不取正覺。』
宋譯本願文,第二願說:
『一切皆得身真金色。』
宋譯本的本願文不同於其他的願文,只有一句話。
悲華經願文說:
『世界眾生,皆作金色。』(芬陀利經同)
解文義者:
悉者指一切菩薩、聲聞、天人等極樂世界往生者,皆同一色。
各悉徧身紫磨金色,表示身相的莊嚴尊貴,無與倫等。
或有認為悉指多人,非指徧身,但謂不然,悉指徧身,故云不悉。
若指多人,應言悉不,正指徧身,兼指多人。
青白各色亦皆為純色,佛因何發願天人身色皆金色。
是因為順應佛身色故,相隨皆一故,為世所貴重故,為眾色之本故。
出生示現在印度的釋尊,身體是金色的,這在印度是最尊貴的膚色。
而經上所講的十方諸佛也各是身金色,故佛願要往生者如佛色身。
阿彌陀佛徧觀二百一十億佛土之功德,選取其殊勝者為其國土。
故以十方世界所最尊貴的金色,為國土眾生之身相,不分別的各個成就。
觀佛經云,黃色眾色本。
五行中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也是以黃色代表土,以土為中央。
五行的方位是:東方木、南方火、中央土、西方金,北方以水代表。
顏色的話:東方木青色,南方火紅色,中央土黃色,西方金白色,北方水黑色。
佛在世時的印度,人種很多,膚色各有不同,但以黃金色為最尊貴。
我們日常生活中,接觸著各式各樣的金屬,多少都會變值,或是顏色改變,
唯有黃金,不會受到外界空氣氧的氧化作用,不會改變嚴色。
黃金成為人類的最愛,最兂尊貴之物,自有他的昧力。
所以也成為印度人的最愛,動不動就是拿黃金來做比較,或是表示。
佛講經的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園子就是給孤獨長者用黃金買的。
給孤獨長者信佛後,為了為世尊找一處完美的講經場地,
看上祇陀太子的花園,想買下來給釋尊做為講經的地方。
找上祇陀太子商量,太子也很珍愛這園子,所以出了難題給給孤獨長者。
要價是用金塊鋪滿整座園子,長者馬上運了大批的黃金,鋪在整個園子,
一下子把整個園子鋪滿了黃金,祇陀太子也只好賣了園子,
告訴給孤獨長老,地是你買的,但是樹你沒有鋪到黃金,所以還是我的,
一起供養給世尊作講堂,故名為祇樹給孤獨園。
是祇陀太子供養的樹,給孤獨長老供養地,合稱祇樹給孤獨園。
這是世尊弘法度生時所發生的一件美談,根黃金也有關係。
黃金的尊貴,不止是人人愛,也是人們表示其財富的像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