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云一日一夜,此云十日十夜。前云百歲,此云千歲。一與十文綺互耳,

其義無異思之。

望西云:《寶積經》五十八(《文殊師利授記會》)云:若有眾生,於彼佛土,

億百千歲,修諸梵行,不如於此娑婆世界,一彈指頃,於諸眾生,起慈悲心。

所獲功德尚多於彼,何況能於一日一夜,住清淨心。(文)

《會疏》更引《淨名經》、《不退轉法輪經》、《普超三昧經》可見。

所以者何?他方佛國,為善者多,為惡者少,福德自然,無造惡之地,

唯此間多惡,無有自然,勤苦求欲,轉相欺紿,心勞形困,飲苦食毒,

如是悤務,未嘗寧息。

二顯其所由,初舉他方善,唯此下示,此方惡。

漢本云:所以者何?他方佛國,皆悉作善,作善者多,為惡者少,皆有自然之物,

不行求作,便自得之,是間為惡者多,為善者少,不行求作,不能得也,(世吳)

人能自端製作善,至心求道,故能爾耳。是間無有自然,不能自給,當行求索,

勤苦治生,轉相欺殆,調詐好惡,得其財物,歸給妻子,飲苦食毒,

(飲下四字吳本無)勞心苦身,如是至竟,心意不專。周(忽吳)旋(恫吳)不安,

人能自安靜為善,精進作(吳作字無)德,故能爾耳。(文)

問:他方佛國為是淨土,將為穢土,若淨土者,次下既云為惡者少,設雖少分,

淨土之中,豈有造惡?若穢土者,既對娑婆論其勝劣。

明知淨土,望西會有二義,初解云:此廣亙淨穢,娑婆國上好世純淨無穢。

如《善生經》等所說。又解,只限淨土,例如次上,但惡少者,相對而說,

謂穢土中,惡多善少,對之且云:淨土之中,善多惡少,其實淨土無造惡也。(文)

此二解中,《貫思》取初解,《略箋》依後解。今亦從後解。

次文云:無造惡之地,故且對說耳。

福德自然等者,他方佛國皆是功德之感報,一切萬物,皆自然得之,故不求而得,

不行而成之。

唯自得之故,無作惡之地,故云福德自然。

吳譯云:皆有自然之物,不行求作,便自得之。(文)可準解。

唯此間惡,下示此土多惡,此界無有自然之物,必勤苦求索治生,是以心身困勞,

求之轉相欺绐,欲得之故作惡多,於此中自端制作善,豈安耶!

勤苦求欲等者,此即勤苦求己所欲,自他互詐,而欺誑之,此所以惡之由起也。

欺紿者,《廣韻》云:欺詐也。

《玉篇》紿徒愷反,疑也,欺也,師古云誑也。

又與詒同。《增韻》欺詒誑詐也,又一本作殆。吳本亦作殆。

興云:殆者危也,盡也。今此中意,存其俗語,言欺之也。(文)

心勞形困等者,義寂云:心勞形困者,謂心攀緣於六塵,故勞。形馳走於四方,

故困。

飲苦食毒者,謂既飲八苦水,復食三毒味。已上

如是怱務等者,怱急遽也,甯安也,息止也,謂於如是,求欲之事,匆匆營務,

暫時不休,依之未敢得,寧心息形也。

於如是中,能自安靜,制心意為善,此乃成難為,豈不勝乎!

吳本云:如是至竟,心意不專,惚恫不安,人能自安靜為善,精進德,故能爾耳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