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行卷之卷首說:

「大行者,稱無礙光如來之名。」

又說:

「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名,能滿眾生一切志願。」

如上,我們應該注意到行卷與信卷都是根據《淨土論》及《論註》的。

如是稱名有破闇滿願之德,而這是如實修行名號,與名義相應之故;

然如實修行是從真如實相中表顯出來的,

不行而行之行,才是如實修行,

而我們凡夫的行究竟是不能稱做如實修行的。

所以從一如法界出現,告名做法藏菩薩,發無礙之弘誓而成就著如來的名號,

依這名號的迴施,才圓成著救度我們的大行。

因此,名號並不是依我們凡夫的修行才生出價值,

全然是彌陀本願力的迴施才有其真實的價值,

於是在行卷闡釋名號中表示「六字洪名為本願迴施之法」。

南無阿彌陀佛全是本願的表現,如來的迴施。

即施物、施心、施相都圓具在名號中。

所以我們在修行名號的意義上,必須認清是:

如來的願行迴向來做我們的大行,而破我們的闇與滿我們的願;

如來的名號迴施來,才成做我們凡夫的大行,這就是他力迴施的妙風光。

其名號迴施的相狀是「南無」,也就是「信心」。

並不是依我們的稱念就能領納名號的功德,

而是「聞信名號」才能領納彌陀迴施的功德,

這是行卷開展到信卷必然的過程。

在信卷表示著大信,這大信就是「與如實修行相應」的信心,

於是曇鸞大師才辨明三不、三信的展轉相成,

「淳心、一心、相續心」才是與如實修行相應的信心。

而這三信歸結起來就是天親菩薩的「一心」。

親鸞聖人認定此一心是為了使我們凡愚易於領解故,

在《大無量壽經》第十八願中才說「至心、信樂、欲生我國」的三心。

因此我們應離一切疑情而一心歸命阿彌陀佛,

才能全部領納本願名號的功德,亦唯有如此才堪稱如實修行的。

更切實地說,依著「信樂」全然領納名號,也就是名號迴施來做我們的信心。

「如實修行名號」就是名號迴施來做我們的如實修行。

總之,名號做「一念的信心」迴施著我們之時,成為多念的名稱迴施我們,

(信的一念:決定往生。多念:感恩生活)

這都是他力迴施的心行。

但不是多念的稱名才能成就往生之業,而是依著信心全領納名號的大行故,

以信的一念就能成辦往生之業,因此才開顯出「唯信獨達」之弘願大道。

「涅槃真因唯以信心」我們應該感戴這重逾千斤的顯真之宣示。

而《正信念佛偈》正是闡揚這個本願名號正定業,至心信樂願為因的真實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