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回向西方也是回向我們自性,是不是?西方也是我們的自性?
答:對。所以唯心淨土、自性彌陀。
唯心淨土自性彌陀,不妨老老實實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有世界名為極樂,其中有佛號阿彌陀,這才事理都圓融。
如果你覺得既然是自性,就用不著回向了,這就也沒什麼叫生了,也沒什麼叫去了,都沒有了,這都偏在一邊。
雖然如此,我還是回向,生到十萬億佛土那個極樂世界,親近那個阿彌陀佛。
再一說呢,那就是我的心,就是我心內的佛,不相妨礙,這就是理事無礙。
問:《金剛經》本來有八句偈子,玄奘法師譯的,後來鳩摩羅什簡化成四句,請您老開示一下。
答:這個是這樣,它好像是「應觀佛法性…法性非所識…」,也不可說,所以你不要觀這些個,應觀佛法性,法性你是不可知的。
回頭可以找出來。
玄奘譯的就是《能斷金剛經》,《能斷金剛經》長,把這四句補上了,那就全了。
不然就是說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就好像趨於斷滅了。
沒有色相,不能音聲,這都沒有,應觀,觀佛法性,但是這佛法性你不能認識。
少這四句。這四句就圓滿了,不是斷滅。
這個佛法性你不可以色見聲求,那你給我看佛法性?
法性你看不到的,所以補上就全了,玄奘就是……很多翻譯都有這四句,文字稍有出入,意思沒有出入。所以說你只管放心。
問:您講離四句,有一句,無一句,亦有亦無一句,非有非無一句,這樣在生活中怎麼入?
答:生活上,終日吃飯——這是禪宗的話——未曾嚼著一顆米。
不是不吃飯,你沒嚼著米,就是這種境界。
終日穿衣,沒有披著一寸絲。
即相離相。
就在這個物質裏頭,就在生活這些相裏頭,離開這些事,離開這些相。
所以終日度生終日無度。
我在家裏頭跟愛人談話,照顧愛人,就好像世間的夫妻情感哪,實際都遠離。
跟看見玫瑰花,看見牡丹花一樣。
所以即這個而離這個,不是只要離,也不是只有即。
即這個,就鑽到裏頭去了。
這就是我的義務,我要把家庭搞好,把家庭維持好,孩子教育好,為這個,忙那個,這個沒做好,哎喲我就造業了——這就即了,太即了。
離了,都不管,我就修行去了——又太離了。
不妨管嘛。
在管之中,心不存這些想。不是那種感情了。
夫婦,再進一步說,就是提升為道侶,菩提眷屬,修道的伴侶了,就不是那種感情——哎喲,我照顧你啊,身體好啊,多穿些,而是希望你成佛,你出生死。
是愛人以德,不是愛人以姑息了。
愛人哪,我就是心疼你,要你好一點,富一點,多留點錢——這是愛人以姑息,多享受一點。
愛孩子儘是以姑息的話,你把孩子害了。
愛人以德!
好好教育他;朋友也好好地直言忠告,對於一切人都是愛人以德,這就是轉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