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・如此領解者,我等雖今日今時得遂往生,非是我心之賢明,
能稱念佛,能信他力之心功,是勇猛精進修行之佛之功德,
於十劫正覺之剎那,已成就於我等之處而顯現引入也。
以下者,釋成彼此三業機法一體之旨。
其中有二節,初明「眾生之心行」皆是「願力」((56)),
後「覺體之功德」等以下者((57)),明「三世之往生同是願力」。
今者初明心與行亦皆是願力所使然之文。
其文意者:
如此領解者,是了解「五逆之機」、「法滅之時」,
以斯時機為正所被者,不借機功是明白,此故明知他力也。
換言之,知眾生之往生全是彌陀之願力,即依法體之願行內薰密益,已知如此,
我等現在得往生益者,非我等之力能稱能信心行之功,
是在於佛永劫勇猛精進修行三業,圓成之機法一體之正覺,
現時顯現於我等,而引我等入於淨土也。
換言之,於十劫正覺之一念,為眾生成機法一體之名號,
而名號顯現於心成為「信」,顯現於口成為「行」,
能令信、能令行而引眾生往生淨土也。
「他力往生之義」當深吟味之也。
(他力往生之義,不止應深深的吟味,更應無時無刻擁抱著。
假如我們自己可以走出一片天,出三界,那可以將他力拋開,完全做自己。
但是我深深的查核自己的能力,後生到那裡都沒能力自己做主,還說出三界。
《嘆異抄》第二段云:
『諸位不顧身命,越十餘國境來訪,意在求聞往生極樂之道。
然各位心存懷疑,思我念佛之外,別有往生之道、經典法文等,大錯也。
南都北嶺,著名學者眾多,存此懷疑即應前往拜會,詳聞往生法要。
至於親鸞,唯然遵從吾師教導,相信念佛可得彌陀救度而已,別無其他秘訣。
念佛誠然可為往生淨土之因,亦或可為墮落地獄之業,全然非我所知。
使我被騙於法然,因念佛墮落地獄,亦更無悔。
設我力修他行,原可成佛,却因念佛墮落地獄,方有被騙可言,
而我本行行難及之身,棲處地獄原是一定。
彌陀本願若是真實,釋尊說教自非虛言;佛説若是真實,善導御釋,不致虛言;
善導御釋若是真實,法然所說説,焉為空言;
法然所言若是真實,親鸞所申,豈是虛歟?
總之,愚禿之於信心,如此者也。
而今而後,取念佛而信之或捨念佛而棄之,悉聽各位尊便。』
以親鸞聖人的能力,九歲出家,一路精進,在比叡修行曾閱藏三次。
後追隨法然聖人,學習淨土法門,創立淨土真宗。
法然聖人更是一代龍象,被形容:『見其形者法然,聞其詞者彌陀之應現。』
法然聖人也是九歲就出家,也在比叡山學佛,精進無比,智慧無雙。
善導大師是唐代的高僧,在長安城教化時,感招全城百性都念佛。
他們都自認無力而仰托彌陀之願力,依阿彌陀佛的願力以出三界。
我們如果自認能力無法超過幾位祖師,就應該聽從他們的教導,求願往生。
假如我們有能力自己修行而出三界,那麼就自己去修,不用聽取此教法。
自信能力超強,證法華三昧的天台宗祖師智者,要不是佛慈悲救度,也是無力。
其一生精於佛法,建立天台及漢地日域佛法教理,臨命終時,還是火車現前。
當然每一個人,因為累生累劫所造的業不滅,所以臨終時都將一起現前。
再由業重的先牽引到那地方受報,所以臨命終時火車現前也屬正常。
但是一位修持精進,為皇帝所尊崇的祖師級人物,還有火車現前。
我們是否須要自我檢討一下,我的自力能否使用,到時候用得著力否?
別人走錯路,別人在那裡受苦,我們有可能心極,有可能心痛。
但是基本上,沒有真正的痛,因為是別人痛。
假如這個錯,這個苦是我們自己,那就不一樣了,因為痛在自己。
所以後生一大事是不可以馬虎的,畢竟自己在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