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薰修者:香薰修習之義。

馬鳴菩薩之《大乘起信論》云:

「薰習義者,如世間衣服實無香,若人以香薰習故有香氣。」

《願願鈔》云:

「至心信樂之念,

 於今時為造惡不善之凡機更無可有,然偶有發得欲往生之信心者,

 誠由法藏因中之強緣與正覺彌陀之智力內薰密益,成一念歸命之往益,

 然者,言至心信樂者,非凡夫自力之心,正是佛心也。」

《願願鈔》則就「信心」,今鈔則就「稱名」,

心行雖且異,因願力薰習,非眾生之功則一也。

(信心是佛願所成就而賜與眾生的,名號也是佛願力所成就的。

 信心是佛願力所成就的,佛號也是佛的願力所成就的。

 所以信心與願行稱名,都是佛的願力所薰習而成的。

 眾生具足信心與稱名之同時應知,此皆是佛力所成,此他力法門之殊勝。)

所言之意者,受佛於十劫成道之一念,為凡夫所成就之「機法一體之願行」香薰,

顯現於眾生之「心行」之處,成往生之大事也。

前者言「稱現」,今言「顯現」於一聲稱念之處,

「佛果之願行」,成為「稱名之德」,令眾生得「往生之益」者,

是顯「法體六字」具願行故也。

上來所舉是

《觀經》下下品,苦逼失念之機,及

大經流通分,法滅盡時之機:

同是至惡至劣,無可採取之人,而斯機一聲稱名,直成往益者,

非眾生之功,證明全是法體願力之意有餘,

故舉此等之事實,以證成「佛之三業功德」,成為「行者之所有」故,

「行者之三業」與「佛之三業」成一體之意也。(入正定聚之意)

(香薰與機法一體,在《首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:

 譬如有人,一專為憶,一人專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見非見。

  二人相憶,二憶念深,如是乃至從生至生,同於形影,不相乖異。

 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。若子逃逝,雖憶何為?

  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

  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。

  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,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。此則名曰:香光莊嚴。

  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入無生忍。今於此界,攝念佛人歸於淨土。

  佛問圓通,我無選擇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』

 經文的意思,佛是沒有停止憶念我們所有的眾生的,但是我們就不一定了。

 專憶的是阿彌陀佛,而專忘的是我們,所以佛認得我,我確不認識佛。

 假如我們也能轉個方向,成為專憶的,那麼生、佛都相憶,見面就快了。

 再說,你念佛,佛把佛的功德賜給你,佛功德沒有因此而有增減。

 有如把檀香木放在衣服裡,檀香的香氣就會留在衣服上,衣服就會有香味。

 檀香木不會因此有增減,檀香的香氣也不會因為薰了衣服,給衣服香氣而減少。

 但是衣服就不一樣,變成是一件有檀香香氣的衣服,穿的舒服,聞的有精神。

 人也是一樣,念了佛,就薰了佛的功德,就有佛的味道,見佛、成佛就不遠了。

 經上說:『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。』

 一切眾生,包括菩薩、阿羅漢,還是要常常見佛,常常得佛加持才能向上。

 向上就是進步,最終才能成佛,我們見了佛,得到了佛的加持,成佛就不遠了。

 眾生是機,佛號是法,眾生念佛,得佛的功德,眾生與佛不相捨離,故不二。

 所以經上說:『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,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。此則名曰:香光莊嚴。』

 念佛薰佛的功德,不用什麼特別的法門,不須要佛再特別為你開個方便門之門。

 心進去,就會有效果,什麼效果,自己體會,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的境界。

 所以大勢至菩薩說:『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』

 是圓通的法門,是三摩地,是無上三昧,成佛之法,眾生成佛之道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