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5又,大經云:

  三寶滅盡之眾生,三寶之名字尚且不明之機,稱一念亦得往生者,

  亦非稱時始得往生,是從佛體成就之願行所熏修,

  顯現於一聲稱佛之處,成就往生之一大事也。

此一節者,舉法滅之機而證也。

《大經》流通分之文,前(第(31)段)已引,

終南大師之《往生禮讚》云:

「萬年三寶滅,此法住百年,

 爾時聞一念,皆當得生彼。」

法然聖人引《大經》流通分之文於後云:(《和語燈錄》三)

「其時眾生,無有聞三寶名,諸聖教隱於龍宮,一卷亦不留,

 只有邪惡無信熾盛,眾生皆墮惡道。

 以彌陀之本願,釋迦之大悲深故,特留此教百年也。」

末法萬年之後,諸經悉滅,三寶名字亦不得聞者,

能稱能聞而成往生之益者,豈為眾生之功,

是為斯機圓成之「法體」即「願行」之威德也。

(《無量壽經》云:

 『當來之世,經道滅盡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經,止住百歲。

  其有眾生,值斯經者,隨意所願,皆可得度。』

 釋迦牟尼佛的法在我們這個世界是會滅的,這是佛自己講的。

 法的傳播時期分為三期:正法、像法與末法。

 釋迦牟尼佛的法因為度女人出家,正法減五百年為五百年,

 因為是正法所以佛的加持力強,所以成就大,有許多得道解脫的。

 像法一千年,離聖已遠,但猶如尚見身影,末法一萬年,就更遠了。

 《安樂集》云:

 『第一明教興所由,約時被機,勸歸淨土者。若教赴時機,易修易悟,乃至,

  是故《大集月藏經》云: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,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。

  第二五百年,學定得堅固。第三五百年,學多聞讀誦得堅固。

  第四五百年,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。

  第五五百年,白法隱滯,多有諍訟,微有善法得堅固。』

 第一個五百年為正法時期,所以佛的加持力還有,得智慧解脫者多。

 第二個五百年進入像法時期,還可以修,但是只能修個禪定功夫深些。

 這一千年裡,解脫的已出三界離開了,禪定的坐在那裡不動。

 基本上佛法在這段時間是還停留在印度本土,漢地是過了一千年後才傳入。

 第三個五百年,多聞讀誦得堅固,所以就在這段期間,佛法傳到漢地。

 我們現在是第五個五百年以後,早就白法隱滯,微有善法都已經過了。

 這時候,有些知識、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只能修阿彌陀佛傳的法。

 《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》 曹魏天竺三藏 康僧 鎧 譯

 『阿難:彼久遠實成、法身常住、無量壽佛者,豈異人耶!今日世尊,我身是也。

  愍念汝等,一切有情,無明大夜闇故,從彼安養無為界,示現此惡時惡世界中,

  迦耶王舍,說彼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因緣。』

 《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》 與《無量壽經》同一個譯者。

 阿彌陀佛為悲愍眾生,知道眾生難度,尤其真對末法時期的我等。

 特別在釋迦牟尼佛的法外,別開淨土法門,救度難度的惡機。

 又別開方便,在釋迦牟尼佛的法滅後,又特別慈悲加佑,止住百歲。

 只要眾生肯信入,皆可得到度脫,往生西方極樂。

 法然聖人《十念法要》云:

 『不顧妄念餘念,不謂散亂不淨,唯口稱名號。

  若常稱名者,以佛名之德,妄念自止,散亂自靜,三業自調,願心自發。

  故願生心少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  散心增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

    妄念起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  善心生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

    不淨之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  清淨之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

   三心欠缺時亦 南無阿彌陀佛。』)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