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離生死之道,種種雖多,其中近世之人離生死之道,除往生極樂以外,其它之道,
皆難相應,此乃佛勸眾生出生死之一道也。
然而往生之行雖有多種,其中念佛往生以外,其它之行,皆難相應。
其故者,念佛是阿彌陀佛親自為一切眾生所誓之本願行故,往生之業,無如念佛。
是故,欲往生者,當勤念佛。
何況,又是最下之人,既不知法門,亦無智慧,除念佛之外,修任何行皆不能往生。
我自幼時,雖學法門,知念佛以外,修任何行皆不能往生,唯思念佛,
憑彌陀本願欲往生也。何況最下之人,尚思修學何行乎!
唯應深憑彌陀本願,常勤念佛也。
言此念佛者,非唯我心領解彌陀本願之行,唐朝之善導和尚亦將往生行業,
區分為專修雜修二種而勸人。
專修者念佛也,雜修者念佛以外之行也。
專修之人,百人即百人往生;雜修之人,千中僅有一、二人也。
唐朝亦有信仲其人,撰述《專修正業文》以勸唐朝之人眾。
又專修有五種之專修正行;此五正行又分為正助二行,正業者五正行中第四之念佛;
助業者其餘之四種行。
今欲決定往生淨土者,專雜二行之中,應依專修之教而一向念佛。
正助二業之中,依正業之勸,無有二心,唯應第四之稱名念佛。
其詳旨深意則不知,唯信念佛之殊勝而念佛而已。
善導和尚之家世,人皆不知,阿彌陀佛之化身故,所勸化之事,必無謬誤,
我唯深信而念佛也。
十月十八日
無緣之事,任人如何勸導,亦無其效;何況不知其理之人所言,不能使人依從。
本來機緣成熟,自然時節到來。
唯無智之人,須隨機緣而勸念佛,此皆謬誤。
阿彌陀佛之誓願,不簡有智無智,不嫌持戒破戒,不簡佛前佛後,不嫌在家出家;
念佛往生之誓願,是住於平等之慈悲所發起故,不論何人,皆無簡別。
是故《觀無量壽經》言
佛心者大慈悲是,善導和尚釋此文云:
以此平等大慈,普攝一切。一切之言弘廣,無人遺漏。
釋尊亦勸言:惡人、善人、愚人,念佛者,平等往生。
念佛往生願是阿彌陀佛本地之誓願,其餘種種法門,非本地之誓願。
釋迦如來隨順種種機緣,說種種法門故;釋尊出世之意,雖欲說彌陀本願,
然隨眾生機緣之時,說種種法門,此是隨機之法,非佛之本意。
若念佛者,是彌陀利生之本願,亦是釋尊出世之本懷也。
九月十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