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》吳譯 無量壽經
「佛言。善哉,善哉,賢者阿難,汝所問者,甚深大快,多所度脫。乃至
佛言。阿難,今諸天世間帝王人民,及蜎飛蠕動,汝皆度脫之。乃至
汝所問者甚深,汝乃慈心於佛所哀諸天帝王人民,乃至,當爾皆過度之。」
這裡很清楚的,佛讚歎阿難問的好,
這一問,一切諸天世間帝王人民,及蜎飛蝡動,都因阿難這一問而得度脫。
這是都大的功德,一切眾生都因阿難的這一問而得度脫。
因為這一問,廣開淨土法門,將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介紹給世人。
大開他力弘願,廣勸勸世人往生淨土。
發完四十八願後,又以偈誦云:
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
《詩經》小雅 節南山之什 之 小宛:
「宛彼鳴鳩,翰飛戾天。我心憂傷,念昔先人。乃至
螟蛉有子,蜾贏負之,教誨爾子,式穀似之。等等。」
(螟蛉又稱桑蟲,蜾贏,蜾音果,土蜂,
正義云:蜾贏,土蜂也,似蜂而小腰,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,七日,而化為其子。
式為語助詞。穀,善也。言其善似螟蛉之肖蜾贏。
意思是:蜾贏不能生育,所以帶走螟蛉生的孩子,
蜾贏教育它的螟蛉子的方式是這樣的:
要像我這樣,要像我這樣。結果螟蛉子就轉成了蜾贏。
長成後也一樣不能生育,也是照樣去咬螟蛉子做自己的孩子。
也用相同的方式去教育螟蛉子,也使螟蛉子成為蜾贏。)
詩經的這段話,所談的是一件大自然的生態,
蜾贏在非常久遠以前就用這種方式傳宗接代,
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在鄉間屋角邊看到土蜂(台語叫鴛鴦)。
也還是用相同的方式傳宗接代,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。
拿詩經這一段文來講,最主要是要突顯上面那段《無量壽經》經文:
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
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,發誓要建了一個超世的大願,
一個超過十方之佛所發的大願,當然一切眾生能完成的他都要超過。
蜾贏無子,以螟蛉子為子,教育它,要它像自己,
結果就使螟蛉子成為蜾贏,所費時間七日。
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眾生,十方諸佛也一樣發願度眾生。
但是阿彌陀佛發的是超世大願,如十七願 諸佛稱名願
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云:
「舍利弗,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,乃至,
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,徧覆三千大千世界,說誠實言,
汝等眾生,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,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。....等等」
《無量壽經》卷下云:
「佛告阿難:無量壽佛,威神無極。
十方世界,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,諸佛如來,莫不稱歎。」
十方諸佛為了證誠阿彌陀佛願力成就,各出廣長舌相。
主要是告訴眾生,阿彌陀佛國土已成,我們應該聽話,聽佛的話。
代表十七願已經成就,因為佛已成佛,號阿彌陀佛,而十方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。
回到剛才的螟蛉子,阿彌陀佛攝受眾生,應能比那蜾贏還強。
而且一定要比那蜾贏強,不然不能說成就超世願,
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,所以超世願也已經成就,這是我們一定要信的。
蜾贏以式穀似之(像我一樣),把螟蛉子變成蜾贏。
那阿彌陀佛又要怎樣把眾生變成阿彌陀佛?
這才是我們該問的,該知道的。
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玄義分云:
「言南無者,即是歸命,亦是發願迴向之義。
言阿彌陀佛者,即是其行。
以斯義故,必得往生。」
依此「南無」二字,有「歸命」和「發願迴向」之二義。
發願迴向去成為阿彌陀佛,叫眾生去做阿彌陀佛?
我們受到阿彌陀佛的攝受,成為阿彌陀佛的兒子。
(我們就是必須要這樣的認知,無疑無慮的認知)
南無就成為阿彌陀佛的召喚,阿彌陀佛以你當他的兒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