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個人體會本論以「華藏入名字,持名入華藏」為宗。

 

整個華藏世界就是毗盧遮那說的法。

 

說華嚴經時四處在天上說、三處在人間說。

 

七處八會、或九會,由於兩種譯本不同。

 

華藏世界講十方一切佛、一切菩薩、一切莊嚴,持名就入華藏,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。

 

持名往生,就入了華藏。

 

再加上一句「華藏入名字」,如果能夠信、能夠理解,這個名字有這樣殊勝的功德,信解就深入了。

 

信解深入了,就是往生的主要因素。

 

為什麼說「華藏入名字」?

 

根據此論所言:「彌陀全體遮那,極樂不離華藏」。

 

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,一切一切就是華藏世界。

 

「華藏依正悉入彌陀名字」。

 

華藏世界一切依報,就是一切佛土莊嚴,一切正報,就是一切佛菩薩;都入在阿彌陀佛名字裏面。

 

所以說「華藏入名字」

 

「持名入華藏」,彭二林又說:「持一佛名入全法界」。

 

持一佛名,全法界的功德都在裏面。

 

論云:「名字即法身」,「名字不異報化」。

 

一個名字,法身、報身、化身全在裏面。

 

又云:「此土行人(即娑婆世界之人),以專念力,修諸功德,回向西方,惑業未斷,(大多數人是此情況,還起惑,有疑惑)生同居土」。

 

西方有四土: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餘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土。

 

這種惑業未斷,但專念、修功德、回向的人生到凡聖同居土。

 

第二種人「欣厭既切」,欣慕極樂的心,厭離娑婆的心都很切。

 

厭離的心很要緊,很多人厭離的心沒有生出來,對娑婆世界還是很留戀,那就欣願不切。

 

「粗漏漸除」,惑業即漏,所謂見惑、思惑。

 

見惑有十: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斷了見惑成初果。

 

思惑就是貪、嗔、癡、慢,細的。一直到無色界的貪嗔癡慢都斷了,證阿羅漢。

 

現在不去證小乘極果。

 

但欣厭很切,粗漏漸漸消除。

 

粗漏指粗的邪見、身見、邊見、粗的貪嗔癡慢漸漸消除。

 

並且「聞法增進」,這樣念佛求生,可以生方便有餘土。

 

比凡聖同居土高。

 

「若修圓教為因」。

 

我們所講的華嚴是圓教,以圓教作因,從這裏發心。

 

「深達實相」,很深的了達實相。

 

「以普賢行願」,以普賢十大願王作自己的願,「回向西方」,就生實報莊嚴土。

 

「親承佛記、分證寂光」。

 

所以,此論不但希望大家持名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,還希望大家以圓教為因,可以上升到實報莊嚴土。

 

生實報莊嚴土,就是大菩薩,一生大成就。上品上生,分身到無量佛國去聞法、去受記,到無量的世界說法廣度眾生,分身無量無邊。

 

淨土宗的成就是如此的成就,但須以圓教為因。

 

若沒有圓教為因,那只是前面同居土、方便土的成就。

 

此即造論的意思。

 

把「華藏入名號」,華藏的一切都入名號之中,如此念,深達實相,不但往生,而且品位很高。

 

此即「宗」,「華藏入名字,持名入華藏。」華藏就是極樂世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