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實如上人說:「在《歎德文》裡,看到『親鸞聖人』時,為了避免直呼其名諱,

應該要讀作『祖師聖人』,有時也讀作『開山聖人』。」

*《歎徳文》,存覺上人(12901373,ぞんかく)以漢文所寫成。

存覺上人為第三代門主覺如上人(1270-1351)之子,著有《六要鈔》(註解《教行信證》)、

《諸神本懐集》、《持名鈔》、《存覚袖日記》等。

在基督教的理論上,「人,在造物主、神之下,人人生而平等,沒有貴賤之分。」

佛的教導更直接:「眾生生而平等」,而釋尊成佛時所讚歎的話是說:

「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

人生而平等,這是西方民主文明的根本基礎,而現在的世界動亂,因為他們違背了!

釋尊更進一步指出,不只是人,而是一切眾生,不只是平等,而是皆具如來智慧德相。

成佛要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,修行智慧德相,這是一班佛教的理論。

但是釋尊成佛時,觀看天上的星斗,所道出來的是,「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」。

所以是所有的眾生都可以成佛,沒有階級,沒有貴賤,沒有因為聰明智慧不同而別。

要尊重別人,而其先決條件是不要看輕自己,所謂的「勿輕己靈」,都是未來佛。

在這個條件和自重下,平等的對待他人,尊重他人的知識,開放的接受新知見。

所謂的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」,沒有人是全知全能,別人的優點可以學,缺點可以戒。

抱著修行的心態看世界,吸收別人的優點,以別人的缺點來改進自己。

所謂的「有則改之,無責勉之。」以這種的心態來修行,那就不自高也不迷信於他人。

基於尊重,我們對人應當有恭敬心,尤其是教導於你的人,那是不忘本。

很多的利益是在恭敬中蒙受的,所以時如上人勸信眾,對人不要直呼名諱,不禮貌。

勸信眾稱呼聖人,不要直呼名字,用「宗祖聖人」或是「開山聖人」來稱呼。

這個對有恩的「宗祖聖人」這樣的尊稱,因為假若沒有開山聖人的指導,我們走不出來。

同樣的,我們更應當感恩接引我們往生,成就淨土,成就我們往生的佛。

所以當我們想到佛恩時,就應想到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南無的歸命處是阿彌陀佛。

當思念佛時,那是佛恩所在,是「阿彌陀佛」是我「南無」歸命之佛。

感佛恩是日常生活,就有如呼吸一般,不可以沒有了呼吸,就是說每一剎那都知道佛恩。

有人常常把要報佛恩掛嘴上,那是好事,不忘佛恩,思思念念要報佛恩。

有的人就會去捐獻,到寺廟去捐錢,看起來好像不錯,但是那又如何?

有人要放生做功德,到了養鳥場,買了用來打靶用的鳥放生,那些鳥能活嗎?

其是這些鳥被生出來,它們被餵養著,已經失去謀生的能力,放出去就是餓死!

這是一種生態,不是我們平凡人所能解決的,要有智慧,如何得?往生極樂世界。

我們在這世界,就是看著眾生的沉淪,無能為力,因為業力正牽引著眾生轉。

所以不要太在意,就是堅信,唯有成佛才能救度眾生,而成佛之途在往生極樂。

現在能救度一些眾生,可能是好事,但是你能救他一時,能就它累生累世嗎?

放下這些的執著,看到了嗎?這是「執著」,釋尊說因「妄想執著」不能證得。

成佛雖說是修得,但是釋尊確明說是「證得」,所以是本具的,妄想執著而已。

到了極樂世界,就是去妄歸真,有這大的真實利益,這是諸佛所指點,宗祖聖人所開示。

嘆徳の文』に、親鸞聖人と申せば、その恐れあるゆゑに、祖師聖人とよみ候ふ。

また開山聖人とよみまうすも、おそれある子細にて御入り候ふと[云々]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