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憶念稱名有精」(いさみ)*這句話是說,稱名乃是歡喜的念佛。
獲取信心之後,歡喜踴躍地念佛(いさみの念仏)。
*出自覺如上人漢文著作《報恩講式》(又名《報恩講私記》)
*「精」,日文譯成いさみ,精神抖擻、幹勁十足的意思
*いさみの念仏:喜びいさんで称える仏恩報謝の念仏のこと。
「憶念稱名有精」假使用自力的心,將是「精進念佛」,與覺如上人的原意有別。
精進會有懈怠的時候,很難期待,隨然是六般若之一,精進般若,不適合凡夫人。
凡夫,尤其是現代,各種的誘惑,還有生活的壓力,工作的壓力,面對可能的失業。
我們難能有機會精進,這精進對現代人來講,是一種非常難得,也可以說是豪華行。
做不到的事情,不可能成功的事情,對於現代人的我們,應該把它挑出來,捨棄它。
為了得到名聲,人們做出了他們無法達到的預計目標,朝此目標邁進,不計成敗。
在西藏,再很多的修行處所,可以看到好多的地洞、坑洞,都是已經破損。
一問之下,知道是當初有人在此地下洞閉生死關,就是進去就不出來,除非大徹大悟。
如果是成就了,大徹大悟了,這個洞應該是整整齊齊地被打開,也會被標誌著光榮。
但是洞是破損的,代表著原先在洞裡修行的人沒有成就,但是生死關,應該死在裡面。
真相是,那位修行者,在地洞裡修行,無法忍受孤獨等的煎熬,發狂衝破坑洞逃出。
而逃出的修行者,因為無法承受魔擾,人也因此發狂,斷送了今生的慧命,無法再修行。
所以這「憶念稱名有精」,不應該把它用做是精進的精,是精要的精,有它的精要之道。
仔細想想,淨土法門是他力法門,是他力就應當把自力排除掉,領納、接受他力。
精進行是屬於自力,應該是六度萬行中的精進度,不可以又要自力又要他力,行不通的。
腳踏兩條船,一條自力,一條他力,這是很危險的,保證一定掉到水裡,到時候要人救。
當精進到一定程度,如果沒辦法堅持,起了懈怠,這精進就算破功,不能成片或持續。
把念佛、憶念稱名當作是一種報恩,對於有恩於你的人,無法實質的報恩,稱名即是。
感佛恩,知佛恩,知道如果沒有佛的願力,我將再入地獄,求出無期,可怕之至。
因為佛的願力,我得以免受此苦難,這是佛恩,恩同再造,但是無力回報只能稱名。
常念佛恩,常感佛恩,此是念佛稱名,又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說:
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,若子逃逝,雖憶何為?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
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
母子者骨肉之親,母憶念子這是無私的親情,常理來講,母親在孩子離開後都會思念。
佛憶念眾生,有如母憶子,但是若眾生不憶佛,佛憶眾生又有何意,重點眾生要憶佛。
稱名是憶念佛,要用這樣的心情憶念佛,踴躍的、歡喜的念佛,在感恩中念佛。
用這種的心情憶念佛,不會疲憊,再累也可以念佛,那是精神的支柱,信心的處所。
念佛,不一定是要念出聲才叫念佛,憶念佛名也是念佛,有時候憶念佛名還比口念真實。
口念有時會流於形式,所謂有口無心,那等於沒念,就是說「喊破喉嚨也妄然」。
憶念就不一樣了,心裡想著,雖不出聲,但是佛名號印在心裡,這是真實的、真心的。
還有憶念佛名號,別人不知道,也不可能阻止,就像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禁止。
先師黃念祖虔信密教,咒不離口,珠不離手,念珠是他念咒的必備,一方面提起正念。
但是破四舊,佛像、佛經、念珠都是要破的,這是掃黃,把這些黃色不正確的都掃除。
拿者念珠念咒就是不對,要被抓去打,被公審,因此遭到迫害,差一點送命。
憶念的話就沒有這種問題,不只是沒有影響對佛的信,還有不會造成旁人迫害你造罪。
獲取信心的念佛行者,應當以歡喜的心,憶念稱名,感謝佛的救度,心中常與佛在。
不求精進,但因佛恩滿入我心,這不求精進的精進,是真精進,是「憶念稱名有精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