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願悉皆金色願,願文說:
『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覺。』
先談所得名者:
義寂稱,悉皆金色願。(慧心「源信和尚」用之)
法位、玄一稱,色齊等願。
智光云,所化成就紫摩金色願。
御廟稱,真金色願。
法然聖人立本願名,稱為悉皆金色願,今用此願名。
二考據各譯本者:
漢譯本願文,第三願:
『三我作佛時,人民有來生我國者,不一色類金色者,我不作佛。』
吳譯本願文,第九願願文說:
『使某作佛時,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,面目皆端正,淨潔姝好,悉同一色,
都一種類,比如第六天人。得是願乃作佛,不得是願,終不作佛。』
唐譯本第三願,願文:
『若我成佛,國中有情,若不皆同真金色者,不取正覺。』
宋譯本願文,第一願最末說:
『一切皆得身真金色。』
宋譯本的本願文不同於其他的願文,加在的一願後,只有一句話,一段願文。
《悲華經》願文說:
『世界眾生,皆作金色。』(《芬陀利經》同)
解文義者:
悉者指一切菩薩、聲聞、天人等極樂世界往生者,所有的極樂世界種生,皆同一色。
各悉徧身紫磨真金色,表示身相的莊嚴尊貴,無與倫等。
或有認為悉指多人,非指徧身,但照字義是為不然,悉所指者為徧身,故願文說云不悉。
若指為多人者,應該說言悉不,正因為說是徧身,但應亦兼指多人。
或有問說:青白各色亦皆為純色,佛因何發願,天人身色皆為金色。
是因為順應佛身色故,相隨皆一故,為世所貴重故,為眾色之本故。
出生示現在印度的釋尊,身體是金色的,這在印度是最尊貴的膚色。
而經上所講的十方諸佛也各是身金色,故佛願要往生者如佛色身,皆為金色身。
阿彌陀佛徧觀二百一十億佛土之功德,選取其殊勝者為其國土。
故以十方世界所最尊貴的金色,為國土眾生之身相,不分別的各個成就。
《觀佛經》云:黃色眾色本。
五行中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也是以黃色代表土,以土為五行之中央。
五行的方位是:東方木、南方火、中央土、西方金,北方以水代表。
顏色的話:東方木青色,南方火紅色,中央土黃色,西方金白色,北方水黑色。
佛在世時的印度,人種很多,膚色各有不同,但以黃金色為最尊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