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假設顯多
如今大目犍連,百千萬億,無量無數,於阿僧祗那由他劫,乃至滅度,
悉共計挍,不能究了,多少之數。
唐譯云:假令比丘,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,皆如大目犍連神通自在,於晨朝時,
周歷大千世界,須臾之頃,還至本處。(此示神通自在之相)
彼經億那由他,百千歲數,欲共計算,無量壽佛初會之中諸聲聞眾,盡其神力,
乃至滅度,於百分中不知其一,於千分百千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中,亦不知其一。
(文)
寄神通算,顯多相,如大目犍連者神通第一,剎那頃能知無邊數,
如會疏引吳、宋兩譯。此知量大。百千萬億,無量無數比丘,悉令如目連神通自在,
此人眾大。於阿僧祗等者時量大。如是三大共計校不能知彼國初會大眾數。
即是顯聖眾多相也。
三、更開譬說
譬如大海,深廣無量,假使有人,折其一毛,以為百分,以一分毛,
沾取一渧,於意云何?其所渧者,於彼大海,何所為多。阿難白佛:
彼所渧水,比於大海,多小之量,非巧曆筭數,言辭譬類,所能知也。
唐譯曰:阿難譬如大海,深八萬四千由旬,以目極觀,不知邊際。(深廣無量)
若有丈夫,折一毛端,為五十分,以其一分,於大海中,霑取一滴,阿難彼之水滴,
比於大海,何以為多,阿難白言:假使取千由旬水,猶以為少,況以毛端一分,
而可方之。(文)
宋譯云:復次阿難,譬如大海,深八萬四千由旬,廣闊無邊,假使有人,出身一毛,
碎為百俱胝,細如微塵,以一一塵投海出水,水在塵上形量亦然,如是投盡毛塵,
於意云何,毛塵水多,海中水多,阿難白佛言:毛塵出水未及半合,海水無量。(文)
(漢、吳無此段。)
淨影云:如大海下借事顯之,佛先立喻反問阿難。(文)
可謂問質阿難。阿難白佛下阿難答也。如是校量諸經,論其例多矣。
唐譯前段云:如目犍連神通,於百分中不知其一,於千分百千分,
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中亦不知其一。今校量顯其不知者無量,其所知者,
析一毛百分中一分,大海深廣者,異譯深八萬四千由旬,以目極觀無邊際。
假使有人者,設言之辭也。
析其一毛為百分者,所謂迦羅分也。析者(做折非也,折之列切,因淅。斷之也。
正析從木,音昔分也。又從木有相似,從木斥,拆他各切,音託,夜行所擊者勿混。)
《苑音》三(十四)曰:析蘇歷切分也。析字有作木片者,俗也。
《應音》十六(十六)曰:析又作片斤,同思狄切,聲類析劈也。
《說文》破木也,亦分也,字從木斤意也。(文)
以為百分者,新華嚴十七(疏抄四十之四紙)曰:法慧菩薩言,佛子此人功德,
比菩薩初發心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,百千分不及一,如是億分千億分,
百千億分,那由他億分,百那由他億分,千那由他億分,百千那由他億分,數分,
歌羅分,算分,喻分,優波尼沙陀分,亦不及一。(文)
疏云:歌羅者,此云豎析,人身上毛為百分中之一分也,或曰十六分中之一分。
義記云:校量分。(下苑音無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