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話說:「思君,即是思己」。
信順善知識的話,獲得信心,即往生極樂。
阿彌陀佛久遠劫以來就已經成佛。
彌陀在成就佛果之後,為行權方便,所以有誓願(四十八願)的建立。
*《無量壽經》言:「成佛已來,凡歷十劫。」親鸞聖人在《淨土和讚》第55首曰:
經言,彌陀成佛歷十劫,然實是比塵點久遠劫更久之古佛。
(弥陀成仏のこのかたは いまに十劫とときたれど
塵点久遠劫よりも ひさしき仏とみえたまふ)
*「塵點劫」:出自《法華經》,譬喻時間甚長久遠之詞,又略稱「塵劫」。
善知識,依《三藏法數》解釋:知識者,聞明欽德曰知,覩形敬奉曰識。謂修行之人,
欲得道果,必由教授知識以訓誨,德同行知識以策勵,外護知識以資養。三者俱備,
方能成就其功,故名善知識也。這三種的善知識,細說者:
一者教授善知識,宣傳聖言曰教,訓誨於我曰授,即教授師也。
二者同行善知識,謂修觀行之人,互相策發,切磋琢磨,併心齊志,如乘一船,
故名同行善知識。
三者外護善知識,護猶助也,謂營理所須,以助修行之人,或有外侮而能扞禦,
故名外護善知識。
這裡所講的信順,識要信順第一種善知識,即識教授善知識,教導我們佛願,
如何信授佛的願力,而於獲得信心,而得成就往生,成就後生一大事,這是大事。
善知識教導佛心、佛願力,應當信順,即是信順佛願力,不可以有所折扣或疑心。
信順善知識的教導,可以獲信,於獲信之同時,即得往生,即是成就後生一大事。
《無量壽經》說,阿彌陀佛成佛以來,於今十劫,但若依《法華經》已是過去果佛。
說塵點劫,出自《法華經》化城喻品,經云:
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,…彼佛滅度已來,甚大久遠,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,
假使有人磨以為墨,過於東方千國土下一點,大如微塵,…,是人所經國土,若點不點,
盡抹為塵,一塵一劫,彼佛滅度已來,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。
時阿彌陀佛的前身,是佛未出家時的十六太子之一,後依佛出家修行而得成就。
時釋迦摩尼佛為東北方二佛之一,而阿彌陀佛即為西方二佛之一,皆已成佛。
所以親鸞聖人於《淨土和讚》讚阿彌陀佛為「塵點久遠劫更久古佛」,謂度化眾生故,
示現教化眾生,為成佛於今十劫,眾生於此應信,佛的願力,應於此信心不疑。
時時刻刻想到善知識的教導,不敢或忘,也不敢有所違背,或心生疑惑,即是「思君」。
不敢時刻或忘善知識的教導,即是成就即得往生,就是不敢有疑於佛的救度,
不敢或疑於佛的救度,即成就獲得佛所賜的金剛信心,即是「即是思己」。
思君之德,成就我,使我獲信,即是信順善知識之教誨,不敢或忘,即獲信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