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覺如上人詩偈:

莫忘,只有今日一天可以活,

否則,你的欲望會愈來愈多。

為了讓大家注重後生一大事,蓮如上人費盡一切心力,如「一度之誓願,是一生之誓願。」

覺如上人的這一首詩,也剛好詮釋了這一生誓願的重要,因為人命是無常的表徵。

在《法句經》的〈無常品〉有這樣的一段話:

夫生輙死,此滅為樂,譬如陶家,埏埴作器,一切要壞,人命亦然。如河駛流,

往而不返,人命如是,逝者不還。乃至,是日已過,命則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。

一般的人不可能有覺如上人的這種觀點,一直在慾望堆裡打滾,在無止境的慾海裡。

但是當你知道這一切都是已經定了,想要去追逐,會自尋煩惱,看看袁了凡的:

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,遲速有時,澹然無求矣。

貢入燕都,留京一年,終日靜坐,不閱文字。

己巳歸,游南雍,未入監,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,對坐一室,凡三晝夜不瞑目。

雲谷問曰: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,只為妄念相纏耳。汝坐三日,不見起一妄念,何也?

余曰:吾為孔先生算定,榮辱生死,皆有定數,即要妄想,亦無可妄想。

雲谷笑曰:我待汝是豪傑,原來只是凡夫。

袁了凡先生在年輕時,經算命的先生算出他的一生,要走仕途,那一年會如何,

都一一算定,這中間他也試圖更努力,但是答案還是一樣,所以他放棄掙扎了。

就如上面那一段文所說,就終日靜坐,也不閱文字,於見雲谷禪師,對面靜坐三晝夜。

雲谷禪師以為他是一位修行人,可以三日夜不起一妄念,問知後才知,所以告知途徑。

經自省改過修善,立功過格,而得以有功名,有子息,更得而延年益壽,等之利益。

在還沒見雲谷禪師前,因為算命的算定了他的前途及功名,他也試著要努力和改變,

但是還是沒有,不是雲谷禪師所教的改過等,而是努力於求學,沒有任何的改變。

只細想都是有為法,雖然說改過等可以改變人生,使更加順利,但是還是在輪迴之中。

所以若以後生一大事考量,這樣的作法不可取,但是所以舉此,是告訴說有命定的。

我們既然來了,就安然自在地度過,在今世的富貴榮華等之上,可以不要太在乎,

太在乎的話,就會想盡辦法去追求,而這追求的還是生滅之法,還是落在輪迴之數。

與其這樣的煩心,就在明天的利益上,不如把今天當作最後一天,斷了追求的心念。

把這個心用在佛上,如果還沒有領納、成就信心者,用心思在這上面,用在一度之誓願。

沒了明天的指望,可以安心的活在當下,就如袁了凡先生的前半段,不掙扎。

但是他的不掙扎是因為掙扎無用,在數裡面被困住的,是一種無知,茫然的不掙扎。

這是一種渾渾噩噩的不掙扎,好像是被圈養的家禽,食物來了就吃,吃完就睡似的。

《法句經》這一段偈,一開始就說「以滅為樂」,為什麼?要先埏埴作器。

埏,擊打,埴,黏土。要先把黏土打碎,成為粉狀,再和以水,使它能重塑成為型器。

沒有先把黏土擊成粉末,就沒辦法重塑成為器皿的形狀,所以這個滅是新生是樂。

十二因緣法是從無明開始,但是最後歸於生,再老死,不突破就是一再的輪迴於生老死。

要這樣的看待人生,如同河水,只會向前流,沒有回頭的,人命就是這樣過一天少一天。

有如池塘裡的魚,生命如流水一去不回,池塘裡的水只出不進,這魚又何以為樂?

要常念人生無常,這樣的話就會注重後生一大事,會放下,會少追求,停止了慾望。

放下了對物慾的追求,我們才有時間想後生一大事,如果還沒有成就往生者才知道痛。知道了痛,也就是知道了病因,也才會去找藥,才會去找對治的方法,才知道要出離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