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別的宗派裡,名號的書法字不如佛像的繪畫,佛像的繪畫又不如木刻的佛雕像。

在真宗,木刻的佛雕像不如佛像的繪畫,佛像的繪畫又不如名號的書法字。

一般的世人,會把希有的、困難完成的認為珍貴,所以會特別的重視,比較喜愛。

在真宗,不這樣認為,因為太難做,太過於有價值的東西,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,

因為太珍貴,平常人沒辦法有能力擁有,所以流通就不方便,不適合於佛法流通。

如果以文物來看待,當然是做工越精緻,用料越高級、希有,那麼價值就越高。

所以在大佛寺、大寺廟哩,要擺放著價值連城的玉佛,最好是緬甸的翠玉,更稀有。

也可以是名家所精繪的佛像,是百年千年難得一見,那更是好,可以吸引很多人來看。

所以各處得有名得佛寺,會有很多得珍貴的佛像,或是佛的畫像,珍藏著吸引信眾來。

但是問題來了,這些信眾是因為佛法來,還是為了觀看珍貴的佛像來,這意義不同。

如果這個佛寺有佛法,其實佛法無所不在,不一定非在寺院才可以有佛法,這點要認清。

佛寺廟是代表著佛法,為了弘揚佛法而設立,也是教導培植新一代弘法人才得場所。

所以佛寺本身是因為佛法得弘揚而建立、存在,設置佛像,或是佛名號,只要能表徵,

如何的設置,如何得存在,都可以的,重點是要能弘法,不是用為觀光嘆神奇傑作。

看看現代的人,現代的現象,印度一些佛教流下來的石窟,中國的一些石窟及寺廟,

這些有的已經是幾千年的古蹟,他們是遊客的觀光景點,遊客觀賞的是文物,不是佛法。

我想當初建造這些石窟、寺廟,他們的初衷應當不是要成為文化遺產,或是觀光勝地。

他們的目的,應當是作為弘揚佛法,或者是保存佛法的功用,讓佛法得以弘傳及留傳。

我們回朔佛教的歷史及發展,釋尊出世傳法,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

再看《安樂集》引《大集月藏經》對佛滅度後的情形,以五百五百年為一期解讀說:

第一五百年,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。第二五百年,學定得堅固。第三五百年,

學多聞讀誦得堅固。第四五百年,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。第五五百年,白法隱滯,

多有諍訟,微有善法得堅固。

正法之期,佛的加持力尚存,所以在三學、戒定慧的成就到達了最重要的慧、解脫。

進入像法初期,佛的加持力尚有但薄弱,所以只能到達了定,無法成就慧或說解脫。

像法後五百年,只能在戒上用功,故學多聞讀誦,此時因為佛的加持力更薄弱故。

漢地的佛法就是在這個時間點傳入,想想若成就了解脫,那就走了,成就了定不動了。

這兩個時間點,要佛法大量流通,應當是難事,但是讀了滿腹經書,有了好多的學問,

他們在定功夫上不能成就,不要說智慧解脫了,那麼空有滿腹經綸,不往外傳又如何?

所以時見點上是符合的,到四處傳法,把佛法流通廣傳,這是好事,但是很快的就末法。

末法時期,基本上佛的加持力已經沒了,又沒了讀誦多聞之力,所以修福造塔廟等。

淨土宗成立至今不到千年,也就是說真正的淨土立宗也就是八百多年,以是末法期了。

佛經是這樣解釋,造塔廟莊嚴佛寺等,是要修福修懺悔,離解脫還很遠的路。

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是佛救度眾生的表示,這是本,只要在這上面做功夫,領納佛意即得。

佛像能夠讓眾生明白佛的慈悲,佛的名號更是如此,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佛的心意、願力,

更進一步是要領納佛的願力,即是成就往生,這才是重要,那佛像、佛名號等就次要。

是因為木造佛像能成就,或是繪畫的佛像,更或是六字名號,只要能成就才重要。

在同樣是表徵,同樣可以表徵佛的慈悲願力,我們還是認為把時間精神用在佛願上。

所以會主張「名號書法字」優於木造的像和手繪的佛像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物質上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