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釋尊在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告訴尊者舍利弗說言:舍利弗,我見是利,故說此言。
佛在諸事已畢,就要進入涅槃前,最後說出此難信之法,而且是無問自說的。
生在現在的人,應當要理解釋尊當初在《大般涅槃經》上對迦葉菩薩所講的一番話,說:
世尊對迦葉菩薩說:我度盡一切眾生,將取滅度。
這段話一說出,迦葉菩薩大驚,深怕聽錯,而會認為釋尊是大妄語者,因而問釋尊:
縱觀世間,已為釋尊度者甚微,而仍然不為釋尊所度脫者甚眾,釋尊此語或是大妄語?
佛告迦葉菩薩說:眾生有兩種,一者有緣眾生,二者一闡提。所說度盡者為有緣眾生。
只有兩種眾生,在釋尊的心中、眼中,有此兩種眾生,所以佛家說,「佛度有緣人」。
非有緣眾生,佛說是「一闡提」,一闡提者,斷善根者,斷佛種性者,地獄必定者。
沒有佛性者,一闡提,依《楞伽經》解說:
謂謗菩薩藏及做惡言,不肯隨順經律之法,是名捨一切善根一闡提。
又說言:有三種病難治,第三種一闡提,華言信不具,謂此人撥無因果,顛倒邪見,
不信現在未來業報,不親善友知識,不聽諸佛所說教戒,當墮地獄,無有出期。
有緣眾生,佛說已度盡,就是說佛在世時已經度盡,度生之緣已了,而取滅度。
但是芸芸眾生,沉淪五道,求出無期,仍是釋尊悲愍的對象,不敢或有放棄之想。
但是,無奈與釋尊無緣的眾生,當是無法用釋尊之法來度脫,應有他法可以得救度。
所以特別於臨滅度之前,殷殷告誡,說言:「舍利弗,我見是利,故說此言。」
五濁惡世,釋尊之法已滅,沒有救度之加持力,所以無法成救度眾生,應當認知。
在《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》同《無量壽經》為康僧鎧所譯,說言:
久遠無量無央數劫,有一大比丘,名曰法藏。值遇無數百千佛,滿足無量大願,
超過諸佛所行之法。…是故有情之類,縱令在人中,以宿報故:或聾盲喑啞,於痴狂惡,
以其佛光明名號因緣,皆得解脫。…聞其光明名號,若信受、若稱名,即除無量無數劫,
生死之罪。…設有猛火,充滿三千大千世界,必當過至,聞信彼佛名號,
是人號火中生白蓮華,是名不可思議、名號利益、一大事因緣。其佛本願力故。…
阿難:彼久遠實成、法身常住、無量壽佛者,豈異人耶!今日世尊,我身是也。
愍念汝等,一切有情,無明大夜闇故,從彼安養無為界,示現此惡時惡世界中,
迦耶王舍等,說彼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因緣。
從這一部經裡,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,釋尊即是阿彌陀佛,為救度眾生故,出興於世。
得聞佛法有八難,其中包括「聾盲喑啞痴狂惡」這些人於佛法聽聞信受難。
但是於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,都有大因緣,蒙佛光明名號皆得解脫,這是大利益。
就是這麼容易,行者於聞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其光明名號,皆當信受,稱名謝恩。
若聞其光明名號,若信受、若稱名,佛說即除無量劫生死之罪,因佛願力承擔故。
故若得知聽聞此光明名號者,應當勇猛精進過聞,佛說:設若大火滿三千世界當過至聞。
此行者為世所難得希有,在《觀經》說是芬陀利華,本經說,「火中生白蓮華」。
芬陀利華就是白蓮華,當生於水中,今天說火中蓮華,更是希有難得,是難中之難。
不要問我業消了多少,只要問我對佛的信心夠醇嗎?不夠的話,就該自我檢討反省。
往生的事,不是業消了多少,沒有消業就無法往生,和業力無關,因為是佛願力承擔故。
沒有罪業重過佛無法承擔救度者,更沒有凡夫所成就的功德利益,大過佛的功德。
放下這些無謂的掙扎,放下求功德利益消除業障的想法,這些的想法做法只會綑綁你。
這些的想法做為,是更會把你綑綁在此三界火宅裡,讓你出離更無望,更是沉淪。
唯有放下這一切,全依佛的願力,是要問你自己,我信得及佛的救度否,這才是重點。
佛說要救度眾生,身為眾生的我,自知無力出離,理應領納佛的願力,那即得往生。
一個人的往生,不只是個人的事,將是利益眾生的大事,承擔被救度,就是承擔度生。
我的往生也是為我心所繫的人而往生,因為這些利益將會使他們蒙利益使他們得往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