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金剛者即是無漏之體也
元照疏云,雜色金剛,金有五色。
此指五色,已為雜色,雜色即是金剛,猶濫世間金剛。
今指佛心究竟無漏堅固功德,以稱金剛。義如上辨。
(所言金剛者,淨土眾寶乃是阿彌陀佛無為無漏之心中所生。
佛心無漏故,眾寶亦爾,以無漏故名為金剛。金剛不可破壞之義。
無漏無生界,其體即金剛,而非是以世之金剛為喻。
又非金剛為底沙,如水觀中金剛七寶幢。
而今眾寶總體云金剛,無漏法性不壞寶故。)
一一水中
今釋指上十四支水,(水渠)名一一水,至疏當辨。
元照疏,指前八池水名一一水。(彼正文言一一水中即上八池)
問:準大經小經今經九品文,說池中蓮華,則今一一水,應指八池水,
說有六十億七寶蓮華故,他解似順經文,今何云指渠水。
答:釋之義,全如依釋。
(《無量壽經》講水說:
『內外左右,有諸浴池,或十由旬,或二十、三十,乃至百千由旬。
縱廣深淺,皆各一等,八功德水,湛然盈滿,清淨香潔,味如甘露。』
水池少說都有十由旬,一由旬是古代帝王行軍一日的路程,或說四十里。
最小的水池是十由旬,就是四百里,長四十里,說縱廣深淺,皆各一等。
所以寬也是四十里,深也是四十里,這是最小的,是海,海都沒那麼深。
不要用我們凡夫人的眼睛、思惟來看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一切都是不可思議。
池水是八功德水,是盈滿著八功德水,是清淨香潔的八功德水,味如甘露。
池的岸邊及池裡花樹徧滿,經說:
『其池岸上,有栴檀樹,華葉垂布,香氣普薰。天優鉢羅華,鉢曇摩華,拘牟頭華,
芬陀利華,雜色光茂,彌覆水上。』
岸邊是栴檀樹,栴檀樹是香木,所以樹本身就充滿香氣,普薰著池的四周。
池裡的花更是多,天優鉢羅華,青色的蓮花,鉢曇摩華,是紅色的蓮花。
拘牟頭華,黃色的稱為拘牟頭華,芬陀利華,白色的蓮華,是花中之最尊貴的。
雜色表示有很多的顏色,只有一種稱為純色,今天池裡各種華,顏色不同稱雜色。
池裡不只是徧滿連華,池還可以用為浴池之用,故諸菩薩及聲聞眾可入內,經說:
『若入寶池,意欲令水沒足,水即沒足。欲令至膝,即至於膝,乃至,
調和冷暖,自然隨意。開神悅體,蕩除心垢。清明澄潔,淨若無形。寶沙映照,
無深不照。微瀾迴流,轉相灌注。安詳徐逝,不遲不疾。』
池水能如眾生心,想沒足及沒足,想到膝就只到膝。一切如意,還可以由上到下。
前面說水池最小的十由旬,縱廣深淺皆各一等,最淺的是四百里深。
極樂國中的眾生,進入池水,四百里深的池水,想到足即到足,就是站起來到足。
不可思議如此,水還可以隨心意,想冷即冷,想熱即熱,泡在水中,開神悅體。
水可以洗除汙垢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極樂國土的水,還可以開神悅體,蕩除心垢。
極樂國中的水還不只如此,經說:
『波揚無量,自然妙聲,隨其所應,莫不聞者。或聞佛聲,或聞法聲,或聞僧聲。
或寂靜聲,空無我聲,大慈悲聲,波羅蜜聲,或十力、無畏、不共法聲。』
極樂國土,水一味還可以說法,自然妙音,隨應則聞,都是佛法聲。
又說:
『無有三塗,苦難之名,但有自然,快樂之音。是故其國,名曰極樂。』
在極樂世界,非但沒有三塗,更連苦難之名字都沒有,是其殊勝之處。
一切自然,說自然,天界也是一切自然,那佛何必另建極樂國土。
因為天道壽命有現,命終福盡,仍然墮落,下一生到那裡,隨業流轉。
極樂世界眾生生者,壽命無量,故沒有墮落的問題,沒有三惡道之苦。
其實到了極樂世界,也不是老在那裏享樂,也可以到十方世界救渡眾生。
經說披弘誓鎧,到十方世界,壽命長短隨意。說:
『彼國菩薩,皆當究竟,一生補處,除其本願,為眾生故,以弘誓功德,
而自莊嚴,普欲度脫,一切眾生。』
到了極樂國土,皆當是一生補處,同彌勒菩薩,但為救渡眾生故,以弘誓功德,
以阿彌陀佛的弘誓功德,而自莊嚴,到他土度眾,經說:
『又彼菩薩,乃至成佛,不受惡趣。神通自在,常識宿命。除生他方,
五濁惡世,示現同彼,如我國也。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