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《般舟讚》讚云:
慶得人身聞要法,頓捨他鄉歸本國。父子相見非常喜,菩薩聲聞亦復然。
人身難得,而得了人身者,還是難得能聞佛法,得聞佛法,亦難聽聞此餘門。
釋尊說法,約佛法門八萬四千門,門門皆通悟道,但是門門皆是難行,此聖道法門。
除此八萬四千法門,門餘有淨土一法,為阿彌陀佛憐愍眾生故,特開之門餘之門。
於人身難得之外,佛法更是難求,得聞佛法,於此門餘更是難中之難,無過此難。
於能得人身之幸,又得臨此門餘之法門,更是幸運之極,應當把握,奮起捨他鄉歸本鄉。
善導和尚在《觀經四帖疏》於二河白道中,最後說言:
此人雖聞喚聲,亦不迴顧,一心直進念道而行。須臾即到西岸,永離諸難。
善友相見,慶樂無已。
此翻聞信阿彌陀佛的願力,不應再有異想疑情,放下一切之執著,不應信他人之言,
當深信阿彌陀佛之願力,能度我之往生,即此念道而行,當盡此有限之業報身,
即得回歸極樂淨土,面見阿彌陀佛,當此父子相見,正是歡欣,菩薩善友亦是。
又云:
一到彌陀安養國,元來是我法王家。兄弟因緣羅漢眾,菩薩法侶為知識。
剛剛所說的是,一心直進,念道而行,即得往生,極樂淨土,即是法王阿彌陀佛之家。
在極樂世界,各個兄弟都得際會,所謂「同一念佛無別道,遠通四海皆兄弟。」
所有往生極樂世界之阿羅漢、諸大菩薩等,皆是同一念佛之兄弟,故同慶也。
諸大菩薩接待新往生者,如照顧自己之幼弟,親手親力,扶持後進,故稱知識。
又云:
十方如來舒舌證,定判九品得還歸,父子相迎入大會,即問六道苦辛事。
或有所得人天報,飢餓困苦體生瘡,爾時彌陀及大眾,聞子說苦皆傷歎,
彌陀告言諸佛子,自作自受莫怨他。
淨土法門是十方諸佛同讚,並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,來證誠往生之法,其願行為真實。
在印度佛教及婆羅門教有一說法,人三世不說謊言,舌頭可以觸到鼻尖,若累生累劫,
都說誠實語,都不妄語,那麼果報是舌相廣長,伸出口可以覆蓋整個臉部,稱廣長舌相。
今十方諸佛為證誠阿彌陀佛之願行真實不虛,勸令其國土眾生皆應信受往生出舌相。
廣長舌相不同於一般,只覆其面,而是徧覆各其所教導之三千大千世界,證明其真實。
這是無與倫比之真實語,十方諸佛都勸令其國眾生,都往生西方安養,為名其真實,
都各出真實相之廣長舌相,有志者於讀此經文,應生深信,歎未曾有,生欣願往生心。
佛子一生極樂淨土,方知累生辛勞,其時是白費心機,莫名其妙,虛度時間,空受其苦。
慈父彌陀親加安慰,親見慈恩,吐訴辛勞,慈父彌陀及大眾知識,都來加以安慰。
安慰之餘,慈尊告言,本可無難,乃因汝等執著於貪欲,不聽勸言,故自受勞苦也。
今回歸極樂,父子相見,不甚歡喜,兄弟相見,或為善友,或為知識,皆是增上因緣。
而極可尊貴者,父為法王,菩薩及阿羅漢皆為兄弟,我為佛子,將紹佛種,亦成法王。
細細思量,法藏菩薩、阿彌陀佛,發大誓願,一一誓願皆為眾生之往生成佛而發。
自發願至成就極樂淨土,為召眾生之信心故,成就菩提成就佛道,成就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
此所成就之西方淨土,全歸眾生,以眾生成就佛道之所,當然是十方眾生之本家。
以此之故,稱往生安養,說言歸還本家,而歸去來之勸發,亦可准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