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門難曉者,八萬諸教教行區分,求出要類各欲行之,權實、 淺深、難易、
堪否,凡夫依之易迷難解,若不解了,恐難輒生真實信心。
三賢等者,弗窺有二:一者約人,下人不測上人之智;二者約理,
如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故也。
況我等者,謂其內證,雖居佛地,示同凡惑,引導下機之卑言也。
言信外者,此有二義:一是指十信外凡位故,言之信外。
言輕毛者,《仁王經》等指十信故。二是指十信以外凡位,述謙下言,
更不可云入道位,故信外之言又順此義,輕毛之譬云通信外,強無咎歟。
十信之位猶如輕毛,況信外哉!
唯可等者,懃心安心,奉法起行。畢命為期,四修之中舉長時修,
攝餘三修。捨身者,明往生益。
即證等者,即顯證理。言法性者,是則真如,亦是實相。言常樂者,
常者即是無量壽體,樂者即是安樂之義,即又法性聖道、淨土二門雖殊,
得脫之道共證此理,而聖道門於此土中。即身悟之,
淨土之教依佛願力,生彼土後得此證也。
又云:
西方寂靜無為樂,畢竟逍遙離有無,
大悲薰心游法界,分身利物等無殊。
或現神通而說法,或現相好入無餘,
變現莊嚴隨意出,群生見者罪皆除。
又讚云:歸去來,魔鄉不可停,
曠劫來流轉,六道盡皆經,
到處無餘樂,唯聞愁歎聲,
畢此生平後,入彼涅槃城。(已上)
次、三首讚,〈定善義〉中水觀讚也。 言寂靜者,淨土德也。
《大經》上云:其心寂靜,志無所著。(已上)
彼嘆法藏發心之相,此讚淨土無動之德,依正雖異,其義是同。
言無為者,《大經》說云無為自然,《法事讚》釋云極樂無為,
即是無造作義。樂是對苦,即是極樂。
畢竟逍遙同是快樂無窮義也。
離有等者,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殊妙淨土,第一義者即是中道,故離二邊。
大悲等者,《大經》或云:其大悲者深遠微妙,或又說云:
廣若虛空大慈等故。拔苦、與樂其意聊異,共是利物,利物之心彼此平等。
依此義故,言之無殊,今所言者,是內證德。
或現等者,明外用德。言神通者,是約身業;言說法者,是約口業,
言相好者,又約身業,入無餘者,是約涅槃, 即明必至滅度益耳。
變現等者,是明本國菩薩眾等往他方界,皆設變現隨意化儀,即被群生,
與滅罪益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