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決定往生之人有二品類:
一者:具足威儀,心仰彌陀本願,口常念佛相續。
四種威儀現遁世之相,三業所作備出離之要。
外現賢善精進之相,內無愚痴懈怠之心。行為無缺,渡世不疑。
心志堅固,不諂利養,不思名聞;無貪瞋邪偽,無奸詐百端;無雜毒之污,無不可之失。
誠然,外儀精進,內心賢善,內外相應,一向願往生之人,是決定往生人也。
如斯上根之後世者,末代甚稀。
二者:外雖不現殊勝之相,內卻不起名利之思。
深嫌三界,厭心銘肝;欣慕淨土,願心徹髓。
信知本願,胸中歡喜;願生極樂,念佛不怠。
身雖雜於世俗,馳於世務,如隨在家,似仿利養,隨逐妻子,行儀更無遁世之相。
然而,往生之心,片刻不忘;身口二業,讓於意業。
以經營世務為往生資糧,以妻子眷屬為知識同行。
體力日減,喜往生之期漸近;餘命夜促,知娑婆之離不遠。
此命終時,是生死之了;此體捨時,是煩惱之斷。
彌陀影現紫雲之上,行者期於此時往生;跏趺端坐觀音之蓮,剎那生於極樂淨土。
是故,疾哉往生,希大命速終;慕哉極樂,盼此壽早盡。
悔哉我心,以生死為家,惡業常驅使;
喜哉我願,還涅盤之都,四生仰為主。
如是之事,常懷心中,永不廢忘。
設使逢緣遇境,有慶、有喜、有怒、有厭、有惜、有恥、有憐、有妒;
雖有如斯等心,知此是猶如春夢之穢土習癖,不受其惑,彌增厭心;
旅途凄涼之野宿,切望黎明之早啟。
旁觀雖不特知後世者,身亦受染於世間;然而此心,唯乘彌陀之本願,成為靜默往生人。
此是真實後世者,時機相應決定往生人也。
如是二人之心性,阿彌陀佛勸言至心,釋迦如來說為至誠心,善導和尚釋為真實心也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