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上人曰:《阿彌陀經》不可領解為只說念佛往生,雖文有隱顯,以廣略之義領解者,
悉說四十八願之經也。
此經言:舍利弗!如我今者,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。
阿彌陀佛之功德,即四十八願也;說念佛往生者,指其中之第十八願也。
又此經言:一日七日。不可領解為只限一日七日。
善導和尚之《觀經疏》第四釋云:從具此功德以下,正明修行時節延促:
上盡一形,下至一日、一時、一念等;或從一念十念,至一時、一日、一形。
大意者:一發心以後,誓畢此生,無有退轉,唯以淨土為期。
此即《阿彌陀經》一日七日之義也。
此釋有三意:一者從多向少,二者從少向多,三者大意,亦即一發心以後,無有退轉。
初之二者非要,後之一者其要也。
總之,發往生心之後,畢生不退,為其大意。
凡此《阿彌陀經》者,於日本之都市鄉村,在在處處多所流布。
《法華經》與《最勝王經》,諸宗學徒兼學之者,乃由桓武天皇宣旨所定也,
自此多有講說《法華經》之師;然無背誦之人故,又下背誦之宣旨,始有人背誦。
如是,《法華經》乃因宣旨,方得流布;然,《阿彌陀經》者,未曾宣旨,
自然流布於世,處處道場,列為定課,每日必誦,一切諸僧未有不誦《阿彌陀經》,
此皆是淨土教有緣之故也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