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
2、上人常向人云:佛告阿難:汝好持是語,持是語者,即是持無量壽佛名。
並云:聞名不信如不聞,雖信不稱如不信,唯應常稱彌陀名。
又云:《玄義分》所言要門者,定散二善也;定者息慮凝心,散者廢惡修善。
言弘願者,如大經說: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,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。
此善導和尚之釋也,如予者,不堪前之要門,故唯全憑弘願也。
3、善導和尚釋第十八願云:一向專稱,彌陀佛名,即得往生。
4、拜見善導和尚之釋,法然眼中,三心、五念、四修,皆具見南無阿彌陀佛也。
5、我是不足取之男也,十惡之法然,愚痴之法然,唯念佛欲往生也。
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,如不知黑白之童子,不知是非之愚人,唯念佛仰信往生也。
彌陀勸念佛必來迎,釋迦勸念佛必往生。
唯信此一事,餘事皆不知也。
6、法然以智德化人猶不足也,法性寺之空阿彌陀佛雖愚痴,是念佛之大先達,
化導普廣。
我若再受人身,願受大愚痴之身,以成勤行念佛之人。
7、有法爾之道理:如炎升空、水下流,果中亦有酸有甘;此皆法爾之道理也。
阿彌陀佛之本願者,是以名號引導罪惡眾生之誓願故,唯一向念佛者,即蒙佛之來迎,
是法爾之道理,無可疑也。
8、雖然懷疑,若念佛者,即得往生。(邊疑邊念佛,即得往生。)
9、念佛雖有種種之義,稱六字之中,一切皆含。
10、不知其義,不知其文也無妨,唯依稱名,必得往生。
11、念佛無甚深義,念佛之人,但知『念佛必往生』而已。
12、唯思『本願不虛,稱念必生』之外,心無所繫也。
13、念佛無別樣,稱名號之外,無一切樣也。
唯知『稱念必生』而盡心念佛者,即得往生也。
14、念佛者,以無樣為樣也。
唯常念佛者,臨終佛必來迎而往生極樂也。
15、欲往生者,念佛第一也,不用學問。
但,若為信『念佛往生』之理,可學之也。
16、若未知『念佛往生』之義,學而知之,粗知則足矣。
設得廣學,凡智無幾。莫徒好智解,廢稱名之光陰。
17、我門徒不可喜好義理,不可喜好理論。
稱名之行者,應成一文不識,黑白不辨之身,而朝夕念佛。
吾身既是愚痴卑賤,則不可妄論其它法門也。
若成學者骨,則失念佛矣!
18、但知『眾生稱念必得往生』,則自然具足三心(信心)。
19、雖不知一向專修之理,亦不知彌陀本願之由;
唯思『稱念必生』,是自然具足三心也。
20、雖知三心,不念佛無益;縱雖不知三心,若一向念佛者,則具足三心,必生極樂。
21、言南無阿彌陀佛者,不可思有別事,知是救度我之語也。
心思阿彌陀佛之救度,口稱南無阿彌陀佛,名三心具足之名號也。
22、阿彌陀佛之淨土者,是念佛往生之淨土也,自然具足三心。
若高誇三心,乃可怕之無道心人所言也。
23、彌陀本願乃為救度極惡最下之惡人,為救度愚痴淺識之諸機,
故以上盡一形,念念不捨為正意。
不可立無行之一念義而捨棄念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