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二、明平等法身

顏貌端正,超世希有,容色微妙,非天非人,皆受自然,虗無之身,

無極之體。

唐譯闕略此段。

漢本一(二十左)云:其身體者,亦非世間人之身體,亦非天上人之身體也,

皆積眾善之德,悉受自然虗無之身體,甚殊好無比。(文)

吳本同之。宋譯無此段。

顏,《說文》註,顏眉目之間。又《詩毛傳》,顏額角。

揚子《方言》中,復謂之額。東齊謂之顙。汝穎淮泗間謂之顏。

貌者,《琳音》四(右二),尚書五事。一曰貌,孔註容儀也。

《廣雅》見也(皃乎)。《說文》從皃象人白下從人。象形字也。

《籀文》從豸作豸白。古字也。(文)

端,《說文》直也正也。禮玉藻目容端頭容直。(文)正者不扁僻也。

超世希有者,明容貌端正無比校。故偈云:無可比。

下偈云:安樂聲聞輩,於此世界無比方,釋尊無礙大辨才,設諸假令示少分等。

下比校顯勝文,出于此超世希有句。容色微妙,非天非人者,

偈云:精微妙軀非人天。(文)

故知非但光明色相,容色謂色身,下之身之體,乃出於此句。

前所謂清淨色身是也,微妙者,人天而非人非天,故曰微。

非天非人而人而天,故曰妙。

肇公曰:法身無像,而殊形並應。(文)

法身無像,故非天非人也。而殊形並應者,能天能人也。

若定非天,定非人,則何能天能人乎?若定是人天者,何得能非天非人耶?

非人非天,故能天能人也,故曰微妙。又非天非人上,亦含非聲聞非菩薩句,

思之可見。

又就顏容說,則言非天非人,而何者其聲聞菩薩之形容者,或天形或人形。

故法藏因中,覩見人天之善惡者,是通報化淨穢諸土天人,如《法華》壽量品說:

天人常充滿,指實報土中菩薩等故。

今雖不說,非聲聞非菩薩,其義自在可知矣。

從此法身非天非人,而見前聲聞菩薩人天,則但是假名字相而已。

然興疏引有說云:既云非天非人,故生彼土,雖復凡夫,非人天趣。若人趣者,

即應四天下。故有越單曰:若非四天下者,即四洲外,別有人趣耶?

若有此洲者,應有長壽天。故淨土中,必有難處,由此淨土非人天趣,故非三界,

即《智論》云:無欲故,居地故,有色故,如其次第,非欲色無色。

興破云:此恐不然,本誓唯云,有三塗者,不言善趣故。若非善趣者,

必應言有五趣者。又若非佛,而非三界者,即違經(仁王)云,三界外有眾生,

即非七佛說故。(仁王經云:三界外,別有一眾生界藏者,外道大有經說者,

《天台疏》意,正是通教意,偏論界內煩惱眾生云云。是以約別圓二教,界外有土。)

而《智論》云:非三界者,且簡穢界故,義亦無過,雖有人天,人天無別,

但逐穢土業,以別人天,故云因順餘方有人天之名。

由此諸天,皆在虗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