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有三種六動:
一為六種時候動。依長阿含經二曰:『一佛入胎時,二出胎時,三成道時,
四轉法輪時,五由天魔勸請將捨性命時,六入涅槃時。』
若依涅槃經二曰:『菩薩初從兜率天下閻浮提時名大地動,
從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及般涅槃名大地動。』
二為六方震動。大品般若經一曰:『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,入師子遊戲三昧,
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。六種震動:東涌西沒,西涌東沒,南涌北沒,
北涌南沒,邊涌中沒,中涌邊沒。地皆柔軟,令眾生和悅。』
智度論八曰:『入此三昧能種種迴轉此地,令六反震動。』
三為震動的六種相。是亦般若經之說。舊曰《晉華嚴經》動、起、涌、震、吼、覺。
新曰《大般若經》動、涌、震、擊、吼、爆。前三種取形,後三種取聲。
此六種各有小中大之三相,故有十八相,申言之,即有六種十八相震動也。
文句記三之一曰:『此六事釋新舊不同,新云動涌震擊吼爆,今且用舊。
搖颺不安名動,自下昇高名起,𡑝隴凹凸為涌,六方涌沒亦名涌,隱隱有聲名震,
𥒞磕發響名吼,令物覺悟名覺。新云擊如打搏,爆若火聲,經論略標,多雲震動。』)
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
此舉上下二方際極以攝四方四維邊際。則盡十方塵剎際矣。
有人以今此上下二佛剎為華嚴世界三佛剎。
作議論者,不足言耳。
(上面說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,當知,坐時亦動十方。
此理在絕言思,次文舉上下二方,以攝其他八方,故今義開云動他方。
經言動搖下上佛剎,而不言動,何云動搖,應謂本國既動搖,他方動也必如此。
又動他方故,其他方各處之分身集於本國,故云動搖他方上下。)
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音勢至
十方分身三尊數多無量微塵數,故云無量塵數。
佛名經七說塵數相,可以準之。
觀音授記經云,華德藏菩薩以種種天眼觀於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見彼佛前,
(憬興引之云阿彌陀佛前)皆有觀音及大勢至,恭敬供養。難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。
此明三尊分身周滿十方塵剎。
言分身者,對其真身。全如依釋。
(八方上下一切諸佛國,皆有阿彌陀佛分身三尊的施化,如受記經云:
『華德藏菩薩以天眼見十方恒沙無量世界,彌陀佛前皆有觀音及大勢至,恭敬供養。』
此明白顯示十方塵剎之各土,皆有阿彌陀佛之分身三尊,教化一切眾生。
言塵數者,若依法華經壽量品言:
『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大千世界為微塵之數。』
若依華嚴:『抹十蓮華藏世界為塵之數也。』
表示無量無邊,不可說不可說,如微塵數之世界,表數量多。
言分身者,乃對真身說。十法界依正當相,本來就是自心性,諸佛菩薩證得心性,
故以諸法還為其身。從其內證見之,一切皆其真身,但就機感異真化名。
隨宜變現,示現種種的身,說名化身,真身一分亦名分身,應機施益亦名應身。
若論其體,真化不二,何以故,諸法同一實相故。
大般若經云:如如來身,由法性故,能與天人阿素洛等作淨福田。)
三明次動他方遠近相
此一科無經文可對,但以對上總科名先動本國相。
義開科,云名此動他方遠近相。
問:動他方者,於經所不見。
答:本國既動,他方動必矣。又以他方動故,分身還集本國,有此理故。
義開今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