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4言云何,從佛心之蓮華所生者。

以下者,於後釋往生。

中有三節((64)(65)(66)-(67)),此一節徵問。

承前云,正覺華者佛之心蓮華,言正覺華化生故,

成為從心蓮華生,今徵其意如何者,乃就「化生」而辯其義也。

(眾生的出生大約有四種方式:胎、卵、濕、化等四種。

 人類及一些哺乳類動物屬胎生,鳥類及一些昆虫類屬於卵生。

 魚類等是濕生,蛙類及有一些昆蟲屬化生。

 這些指的是地球上,我們眼睛看得到,可以觀察到的生物。

 化生的部份,經上講,西方極樂世界眾生是化生。

 還有天人也是化生的,欲界天的天人還是有愛欲,只是越高的天越少。

 第一層天四王天,在須彌山山腰,第二層忉利天在山頂,稱得地天。

 這裡的天人的性關係和人一樣,但是沒有射精。

 再上去的天就越高越淡,從相擁成欲到第六層的相視成欲,男女對看一眼就好了。

 所以天人沒有懷孕這回事,他們的孩子是從他們的膝蓋上化生出來的。

 越高層的天,孩子越大,不一定是從女性的膝蓋上化生,男性也會。

 孩子一化生,當然是稱從他化生的天人為父親或是母親,這稱為化生。

 天人福報大,但是放逸、散亂,精神空虛,整天在懈怠懶惰放逸的狀態中虛度。

 因為福報太大了,能享受的又太多,所以不會希求解脫成佛。

 我們所說的不是這裡的化生,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化生,由佛心中的蓮花所化生。

 是由成正覺之同時所成就的,救度眾生的蓮花,眾生的往生所在。

 化生在佛心中的蓮花中,當然是蒙佛無時無刻的照護。

 《教行信證文類》正信偈云:「攝取心光常照護」

 只要是一位念佛行者,佛一定是攝取不捨,以佛的心光攝取不捨。

 但是一定要知道,佛光只是攝取念佛眾生,只有念佛眾生才是攝取對象。

 這在《觀無量壽經》第九觀,真身觀云:

 『無量壽佛,有八萬四千相;一一相中,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;

  一一好中,復八萬四千光明;一一光明,遍照十方世界,

  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。』

 雖然阿彌陀佛的相、好、光明無量,也遍照於十方世界,無遠弗界。

 但是只攝取念佛眾生,也因為十方世界都有念佛眾生,所以要放如此光明。

 經上說釋迦牟尼佛具足三十二相,八十隨行好,但是阿彌陀佛示現的更多。

 這是示現安眾生的心,要讓所有眾生安心於念佛一道上。

 其實十方世界都不出佛的心量裡,都在佛的心蓮華裡,沒有任何的特別。

 既然是都在佛的心蓮華裡,佛光所照之處,就沒有照不到的地方。

 沒有照不到的地方,就沒有攝取不到的眾生,所有眾生都一定蒙佛攝取。

 但是說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,因為這些眾生與佛的緣成熟了。

 阿彌陀佛因地,在世饒王佛所,捨位出家,即起悲智之心,廣弘四十八願。

 以佛願力,五逆之與十惡,罪滅得生;謗法闡提,迴心皆往。

 所以應知,不是佛不攝取我等,是我等不符合佛願所指的念佛眾生。

 法然聖人《念佛法語》有這樣的話:

 『稱名之行者,常途念佛之時,不可忌憚不淨,以「相續為要」故。

  如意輪之法,不忌憚不淨;彌陀觀音,一體不二也。

  以此思之,善導和尚別時之行云「清淨潔齋」尋常之行與此異歟!

  源信之「不論時處諸緣」之釋,

  永觀之「不論身淨不淨」之釋,必有所存歟!』

 我們是不是能這樣念佛,就是一句佛號,管他是坐是臥,吃飯時心還是佛號。

 這裡的如意輪是觀音法門,是密法,彌陀觀音無二無別,故不忌憚不淨亦同。

 源信大師,是惠心僧都的尊稱,被尊為淨土真宗七祖之第六位,著《往生要集》。

 說念佛人,不論身處於何處,不管身體乾不乾淨,佛號總不離心。

 所以祖師說:不如在念佛中工作。應是這個意思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