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大正藏》八三、二五八上)
來函詳悉。
我之所言,但能少蒙領解,而增強往生之志,則無所忌憚,縱雖多次,亦欲致書。
誠然,雖思無論何人,不顧此身之賤、此心之愚,皆乘彌陀願力,行於決定往生之道。
然而人心多種,唯一味追求夢幻浮世之樂境,皆不慮後世之人也。
雖有懼後世而勤修之人,然而其心為種種之行所動,不能一向修一行之人。
亦有不論何行,初修之時即起深慕之心,雖聞何種道理,猶不改本來執心之人。
又有今日雖起難得之信而一向專修,然而明日捨棄之人。
世相如是。
誠然入淨土之一門,而專於念佛一行之人稀少,此我心之嘆而人所不知。
依法不依人,此世少有。
雖我之所勸,以拙劣故,所說之教亦被棄置,不禁憂悲。
是故唯有發願速生淨土,證涅盤之後,急還娑婆世界,以神通方便,
不論有緣無緣,讚嘆毀謗,悉皆迎彼於極樂淨土,此方堪慰自心。
今見來函,頗合我志,甚覺欣喜。
前書已曾辨別聖道淨土之二門,並詳明應入淨土一門之理;今述淨土門之行相。
願生淨土之人有安心、起行,而應
心行相應。其心者,《觀無量壽經》釋言:
若有眾生,願生彼國者,發三種心,即便往生。
何等為三:一者至誠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發願心。具三心者,必生彼國。
善導和尚釋此
三心云:一者至誠心,至者真,誠者實。
欲明一切眾生,身口意業,所修解行,必須真實心中作;
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,內懷虛假。不簡內外明闇,皆須真實,故名至誠心。
此釋之意者,所謂至誠心者,即是真實之心也。
言真實者,身之所行,口之所言,心之所思,皆應具真實心也,亦即無內虛外飾之心。
此心者,厭無常之浮世,而欲行真實道之人眾,所應深深用心者也。
不論我人,皆執著夢幻之浮世,不易捨棄。
雖僅有捨棄名聞利養,以此為難得稀有,然反而又以此為名聞。
世間之事亦有極力粉飾,淺見之人不知其內心,而以為珍貴之人。
有離都城不遠之處,築小庵居住之人,應當靜心修行,然而其次則為本尊,道場之莊嚴,
或籬內如何整建,如何立木等費心,唯執心於慾令人見聞讚嘆之事,
專務於不使人有絲毫譏謗之事,此外無所用心;既不乘託彌陀本願,亦無往生之願,
又不念佛,此即是欠缺至誠心,而不得往生之心性也。
然,不可因如是之言,而一味不介意世人眼目,不顧慮他人譏謗。
但,雖因時因地,為避世人譏嫌而顧慮人目,亦不可唯此是慮,
而不顧及成為障礙往生之事。
就此至誠心,有四句之不同:一、外相貴內心不貴,二、外相內心皆不貴,
三、外相不貴內心貴,四、外相內心皆可貴。
此四人中,前二人是所嫌之欠缺至誠心之人,此名為虛假之人;
後二人是具至誠心之人,此名為真實之行者。
是故,總而言之:只要內心起真實之心,則外相之好惡可無妨。
凡厭離穢土,欣求極樂,皆不可介意人目,唯應起真實之心,此名至誠心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