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觀經》玄義分,善導和尚對淨土一法,淨土經教做如是的解釋,說:
娑婆化主,因其請故,即廣開淨土之要門。
安樂能人,顯彰別意之弘願。
其要門者,即此《觀經》定散二門是也。
定即息慮以凝心,散即廢惡以修善。
迴斯二行,求願往生也。
言弘願者,如《大經》說,
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,莫不皆乘
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。
我們所處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,釋迦牟尼佛為救度眾生故,應化於此世界,

教化我等眾生,故稱釋尊為娑婆化主。
釋尊說法都是應眾生之請故而說法,此一部《觀經》是釋尊應韋提夫人之請故說。
《觀經》云:
唯願世尊,為我廣說無憂惱處,我當往生,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。
我今樂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所。唯願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
釋尊應其請,即廣開十六觀門,此為淨土之要門。
又韋提夫人請正受,此乃是定觀,即定善。
佛因其請,說前十三定觀,由日觀起至第十三雜想觀。
佛為悲愍後世無善之眾生故,自說三福三輩九品,此是散善三觀。
不管是定善,息慮以凝心,或是散善,廢惡以修善,都不能依之得往生,皆應迴此善行,

求願往生。
又依經文,釋尊最後付屬尊者阿難之語,當知,此一部《觀經》前後十六觀門,

皆是應廢而說,觀佛本意,意在眾生皆依阿彌陀佛的弘願而往生,付屬文說:
佛告阿難,汝好持是語,持是語者,即是持無量壽佛名。
一部《觀經》很精細的描述極樂淨土,告訴有志於此觀門者,由粗至細,觀極樂淨土,

觀淨土之依正二報。
若是鼓勵者,應是付屬流通此法,但是釋尊卻不提,而要尊者阿難,當持無量壽佛名。
此點應是要眾生,依止佛的願力,依此往生。
當知,不管是定善十三觀成,或是無力修定,僅得依散善觀,廢惡修善,

皆無法因之而得往生。
皆得迴向所修的定、散諸行,迴願求往生,才能依佛願力而往生。
如《玄義分》所說,莫不皆乘 阿彌陀佛之大願業力為增上緣。
依經意,而自我檢視,我亦無力於定善之觀行,而且惡心也常常自動生起,

非是我力所能制止。
故,還是老實面對自己,實無力凡夫人,還是依止阿彌陀佛的願力為重點,

不應當三心二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