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《大正藏》八三、一六九)

今世歸念佛門人中,多有無智誑惑之輩,不知一宗廢立,不聞一法名目;

內無道心,外求名利;恣作妄語,迷亂男女;偏營渡世謀計,不顧來世惡報;

奸弘一念之偽法,以文懈怠之過也;剩立無念之新義,猶廢一稱之小行。

善根削跡,惡火增勢;為受剎那五欲之樂,不畏永劫三途之苦。

乃示人云:憑彌陀本願者,設雖五逆勿懼焉,從所欲造之可也;

又不應著袈裟,只著俗服;又不應斷淫肉。

嗚呼是何言也!弘法大師釋異生羝羊心。云:但念淫食,如彼羝羊。

此輩即其人也,亦是十住心中,三惡道心也,誠可悲哉!

如是之人,非止妨余教法,乃亦失念佛行。勸懈怠無慚之業,示捨戒還俗之儀;

此即附佛法之外道,天魔黨類,破滅佛法,過外道之外道;只恐痴闇之人,墮彼魔網也。

凡念佛行者,隨分持戒,不造眾惡,念念策勵,四威儀不懈廢;

又不妨礙餘教餘行,總於佛法作恭敬心。

故善導和尚《觀經疏》云: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不問時節久近,念念不捨者,

是名正定之業,順彼佛願故。

懷感法師《群疑論》云:志求都率者,勿毀西方行人;願生西方者,勿謗都率之業。

各隨性慾,任情修學,莫相是非,即為佛法;遞相非撥,便行魔業也。

祖訓如是,慎勿從邪說也。

又近聞北越,有一邪人,大作妄語云:法然上人日課七萬遍念佛,只是外方便也;

內有實義,人未知之。所謂實義者:信知彌陀本願,一念名號,則必往生極樂;

淨土之業,乃於是滿足焉。一念即生,不勞多念,一念之外,何重稱之!

又有究竟實義,只是信知本願而已矣。彼上人門人中,遲鈍之人,未聞此義;

利根之輩,僅有五人,得此深法,我即其一人也。此深法門,乃彼上人己心中之奧義,擇器傳之,所不容易授也。

如此邪說,一無有實;虛誑之甚,雖不足論,今為疑者,自立誓詞:

貧道平生所述心行之外,別有所秘之法門者,十方三寶,當垂知見;

日別七萬念佛,並空失其利益。

圓頓行者,初緣實相,具修六度,至無生忍,何法更有無行而得道乎!

乞願纏縛此魔網者,速出邪見稠林,就正直之坦途;以遁奈落鐵城,登寶池之金蓮矣。

抑!彼誑惑之輩,未讀半卷書,濫稱予之弟子,托事於師範。(下略)

嗚呼!北越程遠,寄悠思於雁札。山川迢遞,隔面萬裡之月;

龍雲相逐,容膝一佛之席而已。

承元三年(一二九)己巳六月十九日 沙門源空

編者注:一念義的代表人物為幸西(1163—1247),號成覺房,原是天台宗僧,

三十六歲歸依源空。用天台宗理論解釋淨土宗義,著有《玄義分鈔》、《一渧記》、

《稱佛記》等。(凝然〈淨土法門源流章〉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