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《大正藏》八三、一六八)

叡山黑谷沙門源空敬投

當寺住持三寶護法善神寶前

右:源空壯年之昔,粗窺三觀幽扃;衰老之今,偏望九品淨境。

是乃訪先賢之古跡,更非下愚之今案也。

然近聞華夷皆言,源空偏弘念佛道,誹謗他教法;諸宗由此陵夷,諸行由之窒塞矣。

一聞此言,心神驚怖!又聞浪言,遂聞於山門,而及於眾議,欲加嚴誡,頻達貫首矣。

予於是且恐且喜:所恐者,以貧道之所以叨勞眾徒之胸襟也;

所悅者,自此永鎖謗法之名也。若非眾徒之糾斷者,何發貧道之困蒙哉!

夫彌陀願網,雖普救濟一切善惡;尚漏五逆謗法之輩,故彼佛本願云︰

唯除五逆誹謗正法。

然則勸念佛者,誰謗正法?且聖道淨土,二門雖異;至其所期,同在一實。

慧心《往生要集》云:行者生彼國已,乃至即從菩薩,漸至佛所。

跪七寶階,瞻萬德之尊容;聞一實道,入普賢之願海。

欣求淨土之人,又何棄捨華嚴法華等妙法乎!

源空念佛餘暇,以披天台教釋,凝信心於玉泉之流,致渴仰於銀池之風,舊執猶存焉,今心又何輕乎!

抑!予所勸化者,老後遁世之輩,愚昧出家之徒;或來草庵剃頭,或敲松窗述志。

對此等人,偏教極樂,專勸念佛。是乃報色衰窮,不能練行;性質闇昧,不堪研精。

是故,暫措難解難入之門,試示易修易往之道。佛智既設方便,則雖凡慮,豈無斟酌!

固非存教之是非,由偏顧機之堪不也。此事尚為法滅之緣肯止之耳,愚蒙竊惑,

請取決於眾斷也。

源空天性愚鈍,不好化導;而有講說,由不得已也。後來若以僻說弘通,當受眾徒嚴責,此所不可避也。

此等仔細,先年呈誓詞了,雖不及復陳,而嚴責既迭,不得敢默,覆述下情,

只仰賢慮之淵鑒耳。

所陳若以虛欺,日別七萬念佛,空失其利;

現當二世,常沉重苦,永受楚毒,無免出期矣!

伏乞一切三寶護法諸神證明知見。 源空敬白

元久元年(一二四)甲子十一月七日 沙門源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