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二種,所謂「順理發心」,就是真正信解「諸法皆如幻夢」的道理。

也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講到的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

你要是真正發心之後,就會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。

也就不會對此執著而較真了。

我常給大家打比方:見到這一切功名富貴、一切一切妻兒老小,都只當成是肥皂泡。

因為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,而是要滅掉的,所以沒有什麼可留戀的。

要知道一切事物沒有滅的時候其實就是虛妄的,表面肥皂泡是個球,但根本就沒有球的存在,當你認為存在的那一剎那,其實當體便是虛妄的!

不要等泡滅了才看出它的虛妄性。

一切都如夢幻,一切就是指「諸法」,它包括了世間、出世間的一切事情。

有的人修定得了點境界,出現了一些奇異功能,於是便覺得這是得了真實受用,其實這樣認為就耽誤了大事了。

要知道一切皆如夢幻,你依然還在諸法的範圍之中,所以是非有非無的。

大家習慣於執著,不是執有就是執無。

要是「有」就不可能是「無」;要是「無」就不能是「有」,這是形式邏輯思維而不是辯證思維。

諸法實相是離於有、無的!

佛法難懂之處就在於此。

經中一講「無」,於是大家就以為什麼都沒有;以為一切色都是空,那麼既是如此,這些擺在眼前的東西怎麼不空呀?

經中的真正意思是,有與無都離開,而是「非有非無」的,是離言絕慮的。

離開了言語,用言語是表達不出來的!

如以電視來說,它是把一個圖像分成許多小格,彙集到電視螢幕上,從而形成完整的圖像。

如果是一個完整的圖像傳送過來是不可能的。

同樣的道理,佛法要想全部用語言表現出來擺在你面前,也是不可能的。

也等於給你分成了許多小格子,還需要你像電視一樣把它們還原,通過你的還原才能顯現出佛法的真相。

所以,什麼開悟?

所謂「開悟」,就是你跟佛同步了,你能把零散的小格還原成完整的圖像,這就是開悟了!

發菩提心不僅是「離言」的,還是「絕慮」的。

不是思慮所能達到的。

用研究、用思想的方式,那是意識而不是絕慮。

既是意識,那就是分別識,凡是分別識都是錯誤的。

我們要修佛法,就是要成就,就是要轉識為智,把這個識轉成智慧才是成就!

現在,人都是在這意識分別中修行,所以《四十二章經》說:「甚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。

離言絕慮的,非思慮所能及的。

從此去信、去理解,發廣大心,不見有煩惱可斷,不見有善法可修,善法與煩惱都是平等。

然而它不是沒有可斷、可修的,雖然知道要度無邊無量的有情,可是不存能度和被度的心,能隨順於空無相、隨順於無願。

就如《金剛經》所說的:「如是滅度無量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」

由此可見,這樣地發心是不可思議的!

是真正明白了順理發菩提心的心相,也就是《金剛經》的境界!

這個「隨事發心」,是可以退轉的,這是因為不定性的人也可以「隨事發心」的結果。

所謂「不定性」就是指道心不強,還沒有定性,願心忽升忽降的人,這樣的人也能發心。

而「順理發心」就沒有退轉可言,因為凡是順理而發心的,肯定都是菩薩性的人才能發起,已經決定是大乘心,以菩薩為性,這樣的發心功德無邊!

所以,什麼是「菩提心」,我們通過元曉大師(唐朝高麗國的大德)的話,知道這個發心有多大的功德:「設使諸佛窮劫演說彼諸功德,猶不能盡。」

一個人發了菩提心,即使諸佛拿多少劫來給你講說他的功德,也還是說不完的。

所以這個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就在於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