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後三名中,初二名依因願,後一依成就文。而從廣之略,本願三心者約法體,

則建三信願,法體成願作度眾之回向,故開為三心也;至心信樂之願者,報土真因,

唯真實信樂故,就正因立名,合三為二也;往相信心願者,合三為一心,

依願成文故,行者所發信心非從機所發,如來至心所回向故,名往相信心,

即對往相正業立此名,可知。

然元祖所謂念佛往生之願名者,就行立名,此行亦非單行,高祖立往相信心之名者,

亦非單行,以為顯信心為願體故,而釋成念佛往生願名,非單行,

乃是信行相即念佛,故立此名。何以故?若但言念佛往生,則恐人謂為單行,

故別立信心願名,於于此乎成立信心為本之義者,吾祖妙教流通之功哉!

其《信卷》立別序者,為之而已。

又信偈安於行中者,乃彰信、行兩編分而不分之深旨,不分而分行、信,

於十七、十八兩願者,欲明信心能入之實義。約義門五願常分,安心門但是一願耳。

然諸師以行為願體,今家以信心為願體,而推行於第十七願,若為兩體,

則恐人見致惑故也。然了惠云:三心雖要,非本願,故《禮讚》中引此願,

略三心文,知非願體。今按經釋,具願之行為往相因,離願之行無往生能,

今取具願之行為願體云云

噁何謂乎!《禮讚》中略三心者,非示行為願體也。

有云:欲示信行不離深旨,且為簡慈等十念,故改三信為稱我名號而已。(《涔記》)

今按:吉水曾曰:問:善導釋本願文,略去至心、信樂、欲生之安心者,有何意乎?

答曰:唯知眾生稱念必得往生,則自然具足三心,為顯此理,略而不釋也。

(《語燈》五之三十八)

豈是為顯行為體乎!可見。

宗家曰辨立三心以為正因等,吉水曰涅槃城以信為能入。

當知:信心為正因者,乃是相承宗脉也,何枉得信為傍乎!誤之甚哉!

於吾一宗中,舊有四解:或信心為願體,或稱名為願體,或信行為願體,

或他力為願體。爾來朋望西,以稱名為願體,而塞高祖宗脉者,甚哉誤也!

既名往相信心願,更加別序,何夫不思哉!以信心為願體也祖文分明,不可惑矣。

次明所攝者,此願可屬佛功德矣。

問:諸師皆以十二、十三、十七三願屬攝法身願,此願屬攝眾生願,

今何為佛功德願耶?

答:此順天親論意,何者?論主不虗作住持功德正是彰第十八願也,

以是為佛八種功德之一,則今以十八願等為佛功德者,豈曰不然耶!

又《悲華經》中攝之於佛德者乎,撿尋可知。良以光明壽命體德為十七願所讚體,

以名號攝化十方,十七已是佛德,十八何不佛德,信行不二,兩願不離,

故異譯兩願合說,攝佛德於義不相違也。

次願意者,一切群生海,自無始已來乃至今時,穢惡污染無清淨心,

虗假諂偽無真實心,一切時中,貪愛之心常能汚善心,嗔憎之心常能燒法財,

是以六度之行難成就,佈施、持戒、起立塔像等諸行難修,孝養父母等世善尚難,

況出世善乎!散善尚猶難,況定善乎!由是無始已來,流轉煩惱海,漂沒生死海,

無有出離之緣。是以法藏菩薩以平等大悲,為之思惟,普為救此一切有情建此願。

以六度等諸行而不為往生願,定散諸行外別立此願,以念佛一行為往生正因,

一切眾生往生正因之願是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