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接受中國來的菩提流支的點化,並授以《觀無量壽經》即歸入淨土之道。
於淨土法門中,承續天親菩薩之教,註解天親菩薩的《淨土論》,闡揚淨土教法。
註《往生論註》,顯明往生報土的因果,全是由如來本願之誓所成就的。
將往生淨土之相分為,眾生成就往生的往相迴向及回來娑婆度眾的還相迴向。
而這一切的成就非是眾生所能,全都是仗著佛的願力、他力迴向所成就的。
就如同莊松同行所說:「我連一業都沒有」,但是成就往生,因為信本願力。
只要領納阿彌陀佛所迴施的本願信心,即是具足往生,即是已往生,應深信之。
縱使是在煩惱障中,其實本來就是,只是眾生不自知,或是不肯承認,如此而已。
一個為煩惱所困的凡夫,若能發一念信心,即時開悟生死。即涅槃的佛果成就。
正信偈說:『惑染凡夫信心發,證知生死即涅槃。』
前面我們說過,龍樹菩薩和天親菩薩所代表的是佛教的空、有二大教系統的聖者。
而曇鸞菩薩不只承續這天親菩薩,而是綜合二菩薩的思想,發揚光大其教說。
在淨土宗,尤其是真宗的教理史上,有特別重要的地位,更要特別的重視。
宗祖聖人特別推崇曇鸞大師,尤其「他力迴向」的主張更成為真宗的根本教義。
宗祖讚說:「天親菩薩論註解,報土因果顯誓願。」這「報土因果顯誓願」,
這讚句值得特別的吟味,此句正顯示《往生論註》所釋義的精要。
曇鸞大師於《往生論註》明白的指出極樂淨土、報土的建立,其因其果皆依如來誓願,
是阿彌陀佛誓願成就所現,並清楚的告知,極樂淨土是報土,非諸家所說化土。
所說報土酬報因願之報土,是如來平等顯現的因果之態,即是正報是如來,依報是報土。
此報土不是一般神話故事所指的理想國、理想鄉,而是佛為救度我等凡夫所建立的。
是如來必然顯現的世界,為救度一切有相、執著的凡夫,依著非因非果之本然、法爾,
狀態的一如,依此顯現,亦是因亦是果的因果態,因此所說報土正意味著救度之義。
《安心決定鈔》對極樂淨土的往生說:
『若聞極樂之名,當作是念。噫!我往生之處早已成就,
誓眾生不生者不取正覺之法藏比丘成正覺而成就之極樂故。』
極樂國土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,是願為度脫眾生而發願的法藏比丘所發的大願。
誓願若願不成就誓不成佛,如今願已成就,因為法藏比丘已成佛號阿彌陀佛。
故當知,我等往生已成就,故若聞極樂世界,應如是信知,我往生之處早已成就。
又云:
『淨土二報亦然;
依報者,寶樹之一葉,亦無不為極惡之我等者。
亦是機法一體 南無阿彌陀佛
正報者,自眉間白毫相至於千輻輪之孔裡,都是圓滿常沒眾生之願行之尊相故。
又是機法一體 南無阿彌陀佛』
認知如是的極樂淨土,認知阿彌陀佛,這是因為信知極樂淨土即是報土,這是法喜。
誓為救度眾生不成就絕不成佛的法藏比丘,誓願成就,阿彌陀佛所顯現的。
而開顯這一妙趣,指出這是佛所成就的,就是曇鸞大師。
又於念佛之大道,曇鸞大師分別之,說有兩種相,「往相」及「還相」。
往相者─就是往生淨土的相狀,此是依自利之道,即是我們往生淨土的自力之道。
還相者─就是還來穢土的相狀,此是往生後的利他之行。即是往生淨土行者,
為眾生故,還來迷的穢土界,救度一切眾生的利他之道。
此二相,正顯示著極樂淨土之大道,如果不具此二相,極樂淨土則不能稱作真實大道。
極樂淨土不是因自利而成就,往生者或因畏娑婆之惡而起往生心,但往生後,
因佛願力故,即生利他之大乘之心,故說二乘種不生,都是為度眾生之大菩薩心。
而能成就此心者,能成就往相、還相兩種大道者,親鸞聖人讚說是,往還迴向由他力。
於《往生論註》末,自設問答,答曰:
『然覈求其本,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,他利之與利他,談有左右,若自佛而言。
宜言利他,自眾生而言,宜言他利。今將談佛力,是故以利他言之。
當知此意也。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。
何以言之,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。』
皆是阿彌陀佛所成就,無論是他利或是利他,都是佛力所成就,無佛願力一切空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