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法的人,首先要自己信心決定,然後研讀聖教,向他人說明。
弘法者要是能這樣做,聽者也能夠獲得信心。
善導和尚在《往生禮讚》裡有一段偈是這麼說的:
自信教人信,難中轉更難。大悲傳普化,真成報佛恩。
佛法信為手,有了手可以開門,可以做很多的事情,有了手才有能力進入佛法的大海。
又《華嚴經》上說: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
往生極樂是目標,是我們每一個人今生的最大目標,也是後生第一大事。
淨土法門最大的不同於聖道門,在於信不是修,只要信心成就,往生即成就。
信為能入,信心成就後,對往生有信心,也就是即得往生,就是已往生者,過來人。
過來人、有經驗的人,他們很容易,也很有能力去帶領人,去帶領沒有經驗未去過的人。
這些經驗,包刮獲信的過程,所經歷過由自力心轉變成為他力行者的心情轉變等。
這種種的經歷及經驗,對一個門外漢,或是想要進入淨土他力法門的人,
是一種無法理解的知,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經驗,一定要經歷,無可能去避免的。
不同於聖道門,淨土門是他力法門,決定於他力信心的獲得,成就往生是靠他力。
《阿彌陀經》說,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。唐譯本說,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。
表示淨土法門是一部極難信之法,而且是一切世間都是極難信之法。
信很重要,對阿彌陀佛的救度願力要能具足的信,不容有絲毫的疑問、懷疑,
這具足的信、信具足和信不具足,和《大般涅槃經》所講的信不具足,是否剛好相符。
《大般涅槃經》說,甚麼是一闡提,信不具足是一闡提,這很可怕的事情。
對佛所說的話應具足信,不具足者為一闡提,末法時代應信的就是淨土法門。
對佛所說的應發願往生淨土,具足信者,即得往生住不退轉,而且已經信者已往生。
信者、具足信者即得往生,而未具足信者呢?會是《大般涅槃經》所說的一闡提?
信的重要是如此,而且只有得信者,才能體會信,才能知道如何是信,才能領導他人。
所以要先具足信,要先決定信心成就,那以後的研讀經教、聖教,才能起作用。
所以善導和尚要說「自信教人信」,先要自己信入,再能夠以自己的經驗教他人。
不可以自己是迷迷糊糊的,用這種不正確、迷迷糊糊的信,要去教人信,這不行的。
這樣會誤事的,如俗語所說,「一盲引眾盲,相將入火坑。」這是危險的事,不能馬虎。
所以蓮如上人要說:「弘法的人,首先要自己信心決定,然後研讀聖教,向他人說明。」
這是一種付責任的態度,自己能信心決定,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,尊重自己。
能夠知道尊重自己,能夠信心決定者,才有能力去向他人說明,如何成就信心決定。
自信教人信,這是尊重自己後,也尊重眾生,要他人也能夠如自己一樣得成就往生。
善導和尚說是,難中轉更難,因為這是極難信之法,自己能信入是難事,能讓人信更難。
這「佛恩難報」,要如何能報,和尚說「大悲傳普化,真成報佛恩。」
能夠把此「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」,這阿彌陀佛的大悲心、大願力,能信入,能教人信。
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報佛恩啊!佛恩就是這樣的報的啊!不是要你去布施多少錢等。
先自己信入,先讓自己信心決定,再用這個經驗傳承,這才能是傳燈。
佛法講「以燈傳燈」,要先自己的燈先點著,才能夠用自己以經點著的燈點亮他人的燈。
這樣的方式,才能夠把阿彌陀佛的願力傳出去,才能夠讓其他的人理解,能信心決定。
蓮如上人的用心就是如此,勉勵大家,有心弘法者,先把自己信心決定,說如此的話:
「弘法者要是能這樣做,聽者也能夠獲得信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