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
如諸師解,以紫金臺與大寶華為一華臺,華開臺現,其色紫金,名此金臺。
行者坐已華臺葉還合,名大寶華。
議曰:華合含臺則大寶華,有何所比置如言耶。
經宿開者,彼大寶華經極樂一夜開故,云經宿則開,即敵此間半劫,若經一日一夜,
則敵此間三劫。(見嘉祥疏)此亦不然,全如依釋。
次述今疏意。(可點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)
言紫金臺者,行者所坐也。
言大寶華者,池中諸華也。
金臺寶華二物各別,然此金臺華義通合不合。
準前品華臺無華合之障,則當品亦應無華合之障。(是不合義)
若定有華合障,應知上下品說坐金蓮華,坐已華合,以不說故知,無華合之障。
若準如大寶華經宿則開之句,當品紫金臺應有華合障。疏示此二義,至文當解決。
楷曰:臺者,華實高顯之相,故此紫臺亦無華合。乃至,云臺而言經宿則開,自語相違。
此恐偏解。中上品說坐蓮華臺未舉頭頃即生極樂,蓮華尋開,此亦云臺而言尋開。
今臺何必無華合耶。
經宿開者,夜中六時,(此間六時)說名為宿,彼無晝夜,而諸寶華同經六時則合則開。
合夜開晝。例如大集經第四曰,淨瑠璃世界無有日月唯有佛光,以青蓮開知是夜分,
亦以赤蓮開知是晝分。
然此大寶華經宿則開二句,義兼兩向。
一比金臺華業開相,謂坐臺已其華還合,經宿乃開,如寶池中諸大寶華經宿則開。
二比身色顯明之相,謂生彼已經宿之頃,行者身色猶未顯明,
經一宿已紫磨金色身相顯明,如大寶華經宿則開。
問: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者,華開已後之相,未開前何色耶。
答:有二解。全如依釋。
言足下亦有七寶蓮華者,對身所坐紫金蓮臺。又對池中諸大寶華,故云足下亦有寶華。
下金臺時,足踏其華而至佛所。般舟讚曰:足未至地,華承足。
正明第十門中到彼華開時節不同
此明當品有華合義。
前品疏曰,正明金臺到彼更無華合之障。華合有無其義可知。
問:今可但取初三句,(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。)以為華開不同之科,行者身作下,
華開已後益,何不屬下第十一門華開已後得益科耶。
答:行者下義通兩門,(華開時節不同,華開已後得益。)上言已下不直言至七寶蓮華,
其意在此。不以行者身作等距屬於華開已後益者,以心眼開聞法得道正為華開已後得益,
身紫磨金色非是正益,故華臺未開前亦紫金色故。故不屬華開已後益耳。
(舊本圖經,行者身做下屬華開已後得益,非疏正旨。)
生在寶池逕宿如開
經文如字在寶華上。疏以如字置開字上,語似倒焉。
傳通記曰:如者,非是釋經如字,文字不順故,如猶而也。如聞謎語不可解耳。
今解,此示深色顯明比寶華開。謂乘紫金臺,生彼在寶池逕一宿已,行者身作紫磨金色,
其相顯明如寶華開,故云如開。此意示金臺無華合之義。
(楷定記曰:此紫金臺亦無華合,但在寶池一宿時分身相未顯,心眼未明,過其明分,
方始顯明,如彼池中有大寶華經宿即開,如字雖在大寶華上,意被開字故,云如開。)
諸註不辨疏在二義,(華合無合)故今解之,講者思焉。
問:就此紫金臺一句存二義者,有何理耶。
答:各有其理,無華合理者,如下七品。顯說華合,當品不顯說華合相。
(雖有如大寶華經宿則開之句,而是他華開合,非紫金臺開合。)
故順經不釋華合之義耳。此依隱彰一向專念正覺華化生無華合之理。
華合之理者,依顯說論之,就行優劣分九品位,當品自力所修雜行,猶疑佛智,
豈無華合,故以寶華經宿則開,比金臺華開身色顯明,此依顯說自力行人含華之理,
故上三品總讚曰,就行差別分三品,五門相續助三因。
就行差別分三品者,顯說諸行華合之義。
五門相續助三因者,隱彰念佛無華合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