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涅槃經》言:歸依於佛者,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天神。略出。
先《涅槃》文,即出經名是別標也,已下皆同。
言『終不更歸依』等者:
問:天神地祗世之所貴,何誡之乎?
答:歸佛陀者釋教軌範,崇神明者世俗禮奠,内外別故法度如此。
是則月氏、震旦風教,所崇之神多邪神故,歸三寶者不得事之。
故《倶舎》(卷一四)云:『衆人怖所逼多歸依諸仙、園苑及聚林、孤樹、
制多等,此歸依非勝,此歸依非尊,不因此歸依能解脱衆苦。』已上
聖道修行既有此制,況於一向專念倫哉。是故善導大師《臨終正念決》云:
『問:神祇禍福求禱如何?答:人命長短生下已定,何假鬼神延之耶,
世人迷惑反更求邪,殺害衆生,祭祀神鬼,但增罪業,倍結怨讎,
反損壽矣。大命若盡小鬼奈何,空自慞惶必無所濟,切宜謹之。』已上
是等皆誡事邪神者有損無益,於權社者非此限歟。就中我朝是神國也,
王城鎮守諸國擁衛諸大明神,尋其本地,往古如來法身大士,
不可相同異域邪神。和光素意本在利物,且酬宿世値遇善緣,
且依垂迹多生調熟,今歸正法欲出生死,思其神恩不可忽緒。
雖然欲專一心、一行,稱念結緣,猶且閣之一宗廢立大師定判,
更非不信彼利生等,只守專念、專修之儀。依此專念生淨土者,
諸上善人倶會一處,其説明故,聖衆倶會不可疑惑,一切諸佛共所護念。
其益不空,雖不別念蒙其利益,故念彌陀必得諸佛、菩薩冥護,
為其垂迹天神、地祗又不可違本地聖慮,故專一心唯念一佛,以之為要。
於彼諸神本地等者,深致信伏,不可忽緒。
《般舟三昧經》言:優婆夷聞是三昧欲學者,乃至。自歸命佛,歸命法,
歸命比丘僧;不得事餘道,不得拜於天,不得祠鬼神,不得視吉良日。
已上。
次《般舟》文:「優婆夷」者,舉對告人。「聞三昧」者,念佛三昧。
「歸命」等者,即彌陀界之三寶也。言「鬼神」者,所言之鬼是邪神也。
言「不得視吉良日」者,吉凶、禍福本是妄情之分別也,
學佛教人不足措心,故顯其義。但案事情,縱於內心雖信佛法,
其身未棄俗塵之類,准世守禮,入境問風可謂神妙。於內心者,信之之旨,
全不可及動轉者歟。
又言:優婆夷欲學三昧,乃至。不得拜天祠祀神。略出。
次同經文。其意同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