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後舉教比例者:末法法爾,正法毀壞,三業無記,四儀有乖。

且如《像法決疑經》云。乃至。又《遺教經》云。乃至。又《法行經》云。

乃至。《鹿子母經》云。乃至。又《仁王經》云。乃至。已上略抄。

抑後舉教比例之中,出五經文,但舉經題皆略其文,是依文繁讓本書歟。

然而為令後學易見,偏任本書,重牒經名悉以載之,其具文云:

且如《像法決疑》云:若復有人雖造塔寺,於供養三寶,不生敬重。請僧在寺,

不供養飲食衣服湯藥,返更借乞僧食。一切俗人不問貴賤,専欲於衆僧中,

作不饒益侵損惱亂,如此人輩永墮三塗。今見俗間盛行此事,時運自爾,非人故。

爾檀越既無檀越志,誰得誹僧無僧行。

經文是:『善男子我滅度已千年後,惡法漸興,千一百年後,諸惡比丘比丘尼,

遍閻浮提,處處充滿。不修道德,多求財物專行非法,多畜八種不淨之物,

身無十德畜二沙彌,未滿十臘已度沙彌。以是因緣一切俗人輕賤三寶,

從是已後一切道俗競造塔寺遍滿世間,塔廟形像處處皆有,或在山林曠野,

或在道邊,或在巷路臭穢惡處,頹落毀壞無人治理。爾時道俗雖造塔寺供養三寶,

而於三寶不生敬重,請僧在寺不與飲食衣服臥具湯藥,返更於中借取乞貳,

食噉僧食不畏未來三途之苦。當爾之時一切俗人不問貴賤,專欲於僧中,

作不饒益侵損惱亂,不欲擁護,如此人輩永墮三途。』

又《遺教經》云:一日乘車馬,除五百日齊,當代行者之罪,何呈持齊之徳。

又《法行經》云:我弟子若受別請,不得國王地上行,不得飲國王地水。

五百大鬼常遮其前,五千大鬼常從罵言佛法大賊。

《鹿母子經》云:別請五百羅漢,猶不得名福田,若施一似像惡比丘,得無量福。

當代道人已好別請何處殖福,持戒之人豈加之。既不踐王地上,亦不許飲王地水,

五千大鬼常罵大賊,嗟呼持戒僧罪何於其改過乎。

又《仁王經》言:若我弟子為官所使,非我弟子,立大小僧共相攝縛。

當爾之時佛法滅没,是為破佛法破國因緣。云云。

經文云:若我弟子比丘比丘尼,立籍為官所使,都非我弟子,是兵奴法。

立統官攝僧典主僧籍,大小僧統,共相攝縛,如獄囚法,兵奴之法。

當爾之時,佛法不久。

推仁王等,拜僧以為破僧之俗。彼大集等,稱無戒以為濟世之寶,豈留破國之蝗,

遂棄保家之寶,須不分二類共餐一味,僧尼不絶跡,鳴鐘不失時。

然乃冗末法之教,令有國之道。已上。

夫據諸修多羅,勘決真偽,教誡外教、邪偽、異執者。

於當帖中,有標有文。標有總別:

言總標者,初云『夫據』以下一行二字是也。

言別標者,於諸文上所題經論解釋名也。今此別標,上來諸卷皆以安之,

於當帖者總標之外流通以前更無私詞,只廣引用諸文而已。

是故短慮彌迷文義,但荊溪云:『得文大旨不暗元由。』已上

一一文言不能委解,且非自宗心行大要,只粗推知所引梗概,可仰祖意。

其祖意者,乃顯總標。即是『勘決真偽』已下其意明也。

若依佛教云真云正,若依外教云邪云偽。而或依外不信内教,

縱依佛教宛貶真宗,縱入真門不專一行。或加諸行,或住雜心。

如此心行,尋其本心,起自佛智疑惑迷心。縱離邪教,不出化土胎生因故,

當卷明之,勸當捨之。以此為詮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