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十八願,云乃至十念。

此為信後報恩稱名。第十七願諸佛稱嘆,乃至十念,為眾生讚嘆。

能讚者雖異,而所讚者唯只是南無阿彌陀佛。

親鸞聖人之意,攝歸法體,以此乃至十念,置之於行卷。

(行卷引安樂集,釋十念言,至信卷中,不更釋十念。此即以第十八院為信心,

直接證果之意也。)

以為所聞法體,信證直接,間不容髮,故云,涅槃之城,以信為能入。

又云,報土真因,信樂為正。又云,正定之因唯信心等。

古來或執口稱願體,(見終南、吉水等勸口稱文,知投時機寄顯之化意故。)

或論一念九念,(錯解行一念等釋意故也。)此等僻見,職由不能拋棄不疑之一念,

任由自己自做行業。

近世有失意人,以為阿彌陀佛即是其行故,不勞自行。南無發願迴向故,亦不勞迴願。

機受之要,唯歸命耳。此言不違教旨,但失其意。

何也,彼謂,歸命非是信樂,是機方要發願。認為畫水刻冰之妄願,以擬往生之正因。

若不則一向法體,不成能歸,(涓滴不提出機邊物故)何以為趣入。

是誤南無義,埋沒如來迴向歸命。特不知唯信即是歸命,亦是大願(欲生)大行(至心)

故自努力,行發願迴向,如此南無,通途(聖道門)度我分齊。

行中一分,何得名一念歸命之信心。

今家信名,以簡行者,以他力信心,毫不涉機邊造作。

是以,歸命為機發願,廢信樂具三心之旨者,若意業,若身口羯摩,(作業之意)

並是背願力迴向之意。自發願者也。何是他力真歸命。

彼又立信行報謝三相,其意以為,信只方便,於後起之正歸命主,是行非信。

(彼亦談信即歸命之義,今搜彼意些許,尅示之耳。)

(行卷歸命釋云招喚勅命,次發願迴向,即是其行。並約法體,後釋即得言云:

由聞願力,光闡報土真因決定時尅極促。聞願力者,即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,

報土真因決定等,乃至一念,即得往生之意,此顯機受歸命,唯是信樂一心。

更至信卷,本末兩卷,廣成信樂一念義,然則聞佛勅命信順之外,

何有機受之歸命呼。遠矣,執者違祖教也。)

三信疑相對者,先須知信疑之分齊。

首先信分齊者,信以何為境,又信相是何。

所信境者,只是機法二實,此即佛願生起之本末。佛願生起,十方眾生句意。

佛明觀眾生無有出離之緣,大悲愍之,是佛願之生起,而機真實。

佛願本末,本願三心,佛之三心,謂為其本,眾生三心名之為末。

生佛三心,並在佛願,謂之佛願生起本末,此是法之真實。

機法二實,即是六字名義,唯是佛智,此為所信境也。

次為能信之相,能信無外,如所信信,即有二種深信是,聞佛願生起故,

信自身惡機,信自身惡機故,捨諸雜行雜修自力心也。

聞佛願本末故,信佛攝受,信佛攝受故,一心一向歸命彌陀佛也。

深信即是歸命,歸命只是深信,取要言之,機法二實,即是六字名義,

亦是本願勅命。聞此勅命,名言深信,信機信法,但在一念,謂之一念歸命信心。

二種深信,非豎非橫,聞信名義,無疑無慮而已。

次疑分齊者,疑何為境,疑相是何。

所疑境者,願力不思議,機法二實佛智。非於餘法論疑也。

疑相是何,於彼二實,疑惑不信。經說云:不了佛智,不思議智,不可稱智,

大乘廣智,無等無倫最上勝智,於此諸智,疑惑不信者是。

若芥爾搜出離之緣,於自身上者,是疑惑相,自非盡捨自力全託佛願,

何得謂為無疑無慮乘彼願力。分齊粗爾,聖道機類,不願淨土。(此土入聖)

於其佛智不思議法,(六字名義,機法二實。)全是疑惑,故猶不得邊地往生。

況於真報佛土,如要真二門機,於所聞之嘉號,親疎雖異,俱執機功。

由不如實聞信名義,不能得了佛智也,縱如救頭燃,何免在胎宮中,深界疑惑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