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隨出一門者即出一煩惱門

要鈔三云:此明所治八萬四千塵勞門中,出其一門,即能遂出餘煩惱門。

言一門者,一煩惱門。或能入苦,(二死)故名為門。

出謂出離,即斷惑相。愚禿鈔傍註言出愚癡門。

問:疏既言隨出一門,隨言通標諸煩惱中。隨出其一門,何局指愚癡。

答:對次下文云智慧門故。愚癡即無明,是眾惑本故。特舉之云愚癡門,蓋隨出一門,

         即出一煩惱門者,八萬四千塵勞門中,若隨出離愚癡一門,即出當分一煩惱門。

         是為初出門,出諸煩惱門。故云隨出一門,即出一煩惱門。非謂但出一門,

         不得出餘惑門。餘煩惱中,隨出其一,即出一切,皆亦如是。

         勿謂今所論是權教斷惑,劣於台宗所談三惑,(見思塵沙無明)同時斷義,

         彼宗所謂同時斷者,三惑一如,惑體融即,體雖融即一,非無麤中細。

       麤分三惑俱名見思,微細三惑俱名無明,中分三惑俱名塵沙。圓教初信乃至七信,

       三觀圓修斷麤三惑,(名斷見思,不同二乘但斷見思。)八信已上斷中三惑,(名斷塵沙)

       初住已上斷細三惑,(名斷無明)位位通三俱斷,故說名同時斷,非謂一時斷盡三惑。

       (今疏所說可以準例。)

妙玄真記廣引諸文,以遮三惑圓斷之義,自言若約斷惑與別教同。

有人卒毀之,謂斡棄周鼎寶康瓠之愚者,還售己之拙矣。

隨入一門者即入一解脫智慧門

要鈔三云:此明能治八萬四千解脫門中,入其一門即能遂入餘解脫門。

言一門者智慧門也。愚禿鈔註之。

言入智慧海,準下句言智慧門故。慧是眾行之根本故,故特舉之。

云智慧海,入悟入也。解有三義:

一明諸教得益不同,謂八萬餘教行門中,隨機所宜,從一門入,即入其當分一解脫智門,

     如是得益,各各不同,故云隨入一門即入一解脫智門。序題門云教益多門。

     今次文言隨緣起行各求解脫,即此義也。

二明諸教益終歸一味法,且如大般若三百三十三說:預流一來不還羅漢獨覺菩提真如,

     是謂無上正等菩提。此明小機雖自執作徧小觀解,而其因果法體,本來與如來齊。

     一乘一味無上菩提,金剛三昧經上說隨順皆一乘,無有諸雜味,即斯義矣。

     (法華開會,但開執情非開法體,法本妙故。) 事讚下言:

     有流見解,心不一故,有八萬四千門,門門不同亦非別,別別之門還是同。

     此亦示契法照之一味。然則八萬四千門中,隨從一門入,終歸一味道。

     經喻眾流歸海悉成同一鹹味。故云隨入一門即入一解智門。

     愚禿鈔傍註,言入智慧海,海言標一味一解脫義乎。

三示諸教益終歸念佛門。如楞伽說:十方悲門三身,諸佛及所說教,皆從彌陀界中流出。

     念佛是諸教益,終歸之根本法。故舟讚言:

     說種種方便,教門非一,若能依教修行者,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。

     元祖所謂真言止觀妙行,至證悟時,必得淨土果報。華嚴禪宗悟入,遂解脫日,

     自然至法王家。諸教皆念佛,蓋亦斯意也。然則諸門中,隨從一門入,終歸入念佛,

     一乘佛智門,故云隨入一門即入一解智門。

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

欲令行者離偏執見,故勸廣學諸乘教也。

聞思三藏曉義名解。

言凡聖者,解有二義:

一六凡曰凡,四聖名聖。言從六凡因果之法,至諦緣度三乘聖法,乃至一乘佛果法門。

     一切無局礙,皆遍學解義。

二十信三賢及二乘名凡,十地名聖,佛果如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