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今此文似言要門是釋迦自說故名釋迦教,弘願彌陀說。(住立空中顯彰弘願)
故名彌陀教,若爾大經四十八願皆是釋迦自說,可名釋迦教乎。
答:彌陀來現說,是一時說,非以來說名彌陀教。彌陀在華藏界,常以光明名號,
普攝化十方,是名彌陀教,咨嗟願力能令釋迦演說大經四十八願。
釋迦所說即彌陀說,故以弘願為彌陀教,如遣傍人傳說所志,
傍人即說即主人說,家書稱知識傳持佛語是。
問:今經定散開說十九願(讚云:依臨終現前願,而釋迦盡諸善,詮於觀經一部,
勸定散諸機焉。)定散,亦可名為彌陀教耶。
答:是宗要,學者思焉。
問:今章敘序分玄義,故立章名云標序題,而今要門弘願二教俱是正宗所說法門,
何為序分之玄義耶。
答:正宗分要門弘願卷在序分光臺現國中,故為序分之玄義耳。至定散當廣辨之。
問:前所敘頓漸教益,亦序分中所含義耶。
答:所含也。經首時主處眾總攝化前諸經教主說時說處同聞大眾。
(非是今經時主處眾)故疏科之名化前序,開化前序文所含義。
廣敘頓漸諸教益耳,序題之名良在由哉。
其要門者。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。定即息慮以凝心。
散即廢惡以修善。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。
此釋釋迦要門教也。
言息慮者,此釋思惟,止息亂想名為息慮。
言凝心者,此釋正受,凝冰堅也,停也,定也,
因前思惟亂想既除,注心淨境堅住不動故。云凝心。
廢廢捨也,修勤也。
迴二行者。若依西山,迴迴心之義,謂此要門定散二行讚歎念佛殊勝之言。
行人依之迴執定散二行之心,名迴二行。(如偈頌記引行觀文)
了音鈔云:定散讚顯名號之言,從此要門說相發念佛往生心,釋迴二行求願往生。
此近吾祖所謂隱義,若約顯文,迴向二行擬往生因,名迴二行求願往生。
然今此章要門弘願二教竝舉,弘願是隱義,要門是顯義。
隱顯已分,但須約顯義為自力迴向。
化身土卷具引要門弘願二章,對辨隱顯,其意可知。
言弘願者。如大經說。
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。
此釋彌陀弘願教也。
上取觀經應聲即現,標云:
『安樂能人,顯彰別意弘願。』
而彼身說猶帶顯義。(與定機作所觀境故)恐世人猶疑彼弘願正意。
故取大經所說明文,以釋別意弘願之教。
言弘願者,指第十八,餘四十七悉歸此願,如二乘門顯示斯旨。
言大經者,舊有二義:
一約能詮,如彌陀經文言簡略故,名小經,亦稱小本,今經文廣故,
名大經,亦稱大本。
二約所詮,不帶方便真詮弘願真實大法故,從所詮以名大經,其約能詮名大經者。
且就娑婆黃卷為言。一同他宗各所依中指其廣部以名大經。(如台宗指涅槃經名大經)
從所詮法名大經者,可為家珍,覺經二云:無量清淨佛說道智大經。
此從所詮立大經稱,大經之名由來遠矣。
一切等者,取願文意以釋別意弘願之義,有其五義,如前具辨。
一切善惡凡夫六字宣示十方眾生句義。
乘一字釋三信十念,阿彌陀佛等三句開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。
願文不言善惡凡夫,今言之者,欲示佛願正為凡夫,(加凡夫字)
特為惡機,(加惡一字)此依今經二尊密意,
何者,彌陀應聲則現。(除苦惱法之聲)住立空中,顯彰弘願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