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權化之仁,齊救濟苦惱群萌;世雄之悲,正欲惠逆謗闡提。」
齊化之仁,齊救濟苦惱群萌。
《無量壽經》上釋尊說:欲拯群萌,惠以真實之利。
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益,重點是這個利益是真實的,所說的真實,要能經十方三世都不變,

放之於四海皆真實,是不虛假的,不變的利益,這才能稱為真實。
也就是《大般涅槃經》所說的佛的境界:常樂我淨。
我們所居住的世界,是無常的世界,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恆常不變的。
是沒有真樂的,所有的樂都是短暫的,而且是不真實的。
我是虛假的,沒有真我,今天的我,和昨天的我,不會完全一樣,明天更是如此,

不是、沒有真我。
是不淨的,不只這世界處處長汙穢,就是美麗的事物,沒辦法持久都是淨的,

以我們的身體,我們的最寶,幾天不洗澡,汙臭難忍,我們吃的美食,入喉三寸,

便成臭味,不淨可知,這個寶貴的身體,死後萬蟲齊出,惡臭難聞,沒有清淨之處。
釋尊在此經典,就是要惠以眾生,此真實利益,常樂我淨,涅槃境界。
要如何才能達成,這就是釋尊要闡釋的,阿彌陀佛的大願力。
眾生唯有依止阿彌陀佛的大願力,才能達成離苦得樂,才能出離三界,

才能達成常樂我淨的涅槃境界。
釋尊不止是開示此大利益,並且是將此功德利益,惠施於眾生。
眾生機不同,根器有別,所以多佛的救度,對佛救度眾生的願力,理解、領解、

領鈉能力各有不同。
佛為普遍救度諸眾生故,以種種方便,目的在於度眾生,離苦得樂。
在《無量壽經》開三願,十八、十九、二十願等三願。
說三輩往生。
《觀經》散善講說九品往生。
《阿彌陀經》以念佛齊收,十方諸佛同讚。
故說齊救濟苦惱。
佛稱世雄,因應悲心故,應化於世,救度群萌。
《法華經》說三界為火宅,為救眾生故,以種種方便,以三車為誘,因眾生根器不同,

因利誘導故。
三車者:羊、鹿、牛車也。
羊車者,力小不足,只能自利,無法利他,此聲聞乘者也。
鹿車者,力稍為大,除自利外,也可以多少利他,但功效不大,為緣覺乘。
牛車者,力大,除自利外,尚可以有力利他,為菩薩乘。
雖然菩薩乘力足以利他,但功仍有不逮。
依佛本願,意在一佛乘,故如《法華經》所說,誘其出火宅後,都賜與一大白牛車,

此大白牛車,力大能負載更多,其速度更快。
大白牛車者,一佛乘,皆令眾生成佛道。
佛本願,非只濟度此三乘聖流。
佛出世本願,救度一切苦難眾生,救度的是廣大無邊的芸芸眾生。
眾生不只無力出離三界,更危險的是,迷於此三界中,沉淪於其中,不可自拔。
在此三界中,以苦為樂,以假為真,追求的是短暫的、虛假的快樂,付出的是,

無邊之苦,輪迴不斷,無法自拔,也不想出離。
在此世界,造作諸惡,五逆十惡,造謗法之罪,一闡提。
此等皆是世尊悲心欲度化之眾,更是阿彌陀佛發願所要救度的眾生。
阿彌陀佛深知眾生之苦,無法出離之由,發願修行,成就淨土,成就眾生往生之願行,

眾生起心動念,生欲往生想,即蒙阿彌陀佛攝取不捨之大利,即得往生。
所以讚說:正欲惠逆謗闡提。
此釋尊出世本懷,故行卷讚說:
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。
南無阿彌陀佛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念佛成佛是真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