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本鈔第五段云:

『親鸞未曾一遍為孝養父母念佛。

 蓋一切有情盡皆生生世世父母兄弟,須於次生成佛悉皆救度者也。

 念佛果係自力之善,始得迴向救助父母。

 是故唯有捨棄自力,急開淨土之悟,方可以神通方便,

 自四生六道中,救度沉淪任何業苦之有緣。』

念佛,名號是阿彌陀佛以五劫的思惟,兆載永劫修行所成的。

念佛名號能成就佛的功德,這是佛的願力所賜的,並非我能力所成的。

我可以把這佛的願力成就的功德名號,介紹給我的父母親,讓他們也能得。

讓我的父母也能信入佛的功德海之中,也蒙佛的無礙光之攝取不捨。

但是我不能夠把這珍貴的佛願功德說成是我,用這個功德做為孝養父母的資糧。

須知,只有我能力去開發賺取的資糧,我可以用來孝養雙親,因為必須如此。

我不能把屬於他人的資財當做是自己所有,用來供養自己的父母,這樣於法不合。

須知念佛乃無相的功德事業,是佛的願力成就的。

我不能也無法把這無相的功德事業,轉成是我自己的功德事業,用以供養雙親。

但是我可以,也應該把這個無上的利益消息,分享雙親,使他們也能得蒙其利。

這樣的做法,自己的父母親也能蒙佛的救度,也算是孝順之道。

這念佛於自己有功,能夠因此積功累德,這都是自力的心行,應該改掉。

佛的名號是佛成就的,功德本應屬佛所有,念佛人不應也不能具為己有。

若想有佛如是的功德,應該早日堅固自己的信心,往生報土,見佛成佛。

應知一切的有情眾生,都是我們累生累劫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等眷屬。

我們之所以要早日成佛,是因為要救度我們多生多劫的父母等眷屬。

成佛以後所累積的所有善功德,將可以用來迴施自己累生之眷屬。

救度累生之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等眷屬,出離三途苦徑,得以離苦得樂。

聖人以自己為例,表示不可以有自力心行,甚至說為了孝養父母之一途。

孝養父母本來就是人倫之常,不會、不知道孝養雙親,就是失去為人的本份。

但是拿別人的所有據為己有,再用這個不屬於自己的資糧來孝養尊親。

就好像去偷人家的東西來孝敬父母,不只父母吃得不安,而且也有辱雙親。

我們念的佛名,是佛以五劫時間的思惟,兆載永劫的時間成就的。

佛名的功德是佛所成就的,我們本來就不應該把這功德具為己有。

須知,念佛號一方面是感佛恩,令一方面以佛號所俱的意義勉勵自己。

南無是歸命,也是發願迴向之義,阿彌陀佛是佛名,也是正覺之義。

就像詩經裡所講的那螟蛉子,在螟蛉的一再告訴它要像我、要像我。

說佛號是我在持念,不如說是佛的願力迴向而使我持念。

南無就如同詩經上的式穀似之同義,要像我阿!要像我阿彌陀佛一樣。

南無就是歸命,歸就是回去,命令你回去,回去成做阿彌陀佛啊!

淨土真宗說名號獨運,佛願力所成就的佛號能獨自運作救度眾生。

假如你在這個義理上能深入了解,那麼你的信心也就活了。

是因為名號獨運的效果,使得能成就唯信獨達,成就往生事業。

所以在這之上,聖人要我們完完全全的屏棄自力心行,就是為了孝養父母也一樣。

親恩重如山,我們無以回報,但是也不應因此而存自力心行,而用此為迴向。

聖人九歲就雙親雙亡,因此求出家為探究人生之真義。

以這樣堅決的決心,深究人生之真義,當然是為了上報父母之恩。

但深知,自力心行於出離無益,故堅決表明,未曾以念佛為己功德。

以離自力之心行,才能完全進入佛的願力心中,使往生必定。

須知,由他力所成就之信心成就,就已經是往生必定,而住不退轉。

當此身娑婆業盡,即得往生極樂報土,見佛聞法,證入大涅槃。

證入大涅槃即是成佛,證得與阿彌陀佛同一的法身。

以一煩惱等俱足的凡夫,不斷煩惱而能證真如法性,實是一大慶幸之事。

只有我們成佛,我們才能算是真的有能力來救度我們的父母、兄弟等親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