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弘願之義者如何?

謂第十八願誓云:「若不生者不取正覺」此意如前屢說。

依眾生之往生佛方成正覺,佛既成正覺,必令眾生往生之謂也。

其願云:「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。」

釋尊於本願成就文,釋此意云:「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之一念」,有即得往生之利益。

付屬彌勒說:「聞彼佛名號,稱念一聲,則得無上大利之功德。」

從此溯窺本願者,「至心信樂欲生我國」者「信心」。

「乃至十念」者「稱名」(行)也。

然者,誓願「信」名號、「稱」名號者令得往生,而如其誓願成就之體,即是彌陀之正覺。

由此觀之,言「佛之正覺」由眾生之往生而成者,即「正覺」是能使眾生聞其名、稱其名。

「令得往生」而成就之「佛體」也。

換言之,在眾生聞信名、稱念名,領受佛體之願行。

為自已所有而得往生淨土者,即是正覺之體德。

體德成做可聞、可稱之名號,能令眾生信行,而使與自己之覺體一致者也。

(阿彌陀佛的前身,法藏比丘以五劫的時間思維,構建如何救度眾生之方法。

 又以兆載永劫的時間,績功累德,完成全部的西方淨土。

 把淨土成就的訊息納入名號內,眾生稱此六字名號的同時,已領納佛之功德。

 眾生應信,名號即是佛的全部功德,如此領解名號功德,即領解佛之慈悲。

 領解佛之慈悲,即領受全佛之功德。

 當領受全佛之功德,即全受佛之攝取不捨。

 全受佛之攝取不捨,即是已經往生極樂世界。

 往生極樂世界已經成就,即成就全佛之功德已成。

 眾生不應妄自菲薄,我等雖是一介凡夫,出三界已難,何況成佛。

 但是,既然佛力給予我成就,我也不得不成就。

 如凡夫,無上驢馬之力,故無法遠行。

 轉輪聖王有輪寶,乘此輪寶可以日遊四天下數回。

 凡夫得輪王之便,乘輪王之輪寶,亦能周遊四天下。

 而凡夫之能遊四天下,並非凡夫能力所及,乃是承輪王輪寶之力。

 眾生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並非眾生之力所及,乃是承佛之願力。

 是誓願若不往生誓不成佛的法藏比丘願力成就所成。

 法藏比丘願已成就的證據是,已成佛於今十劫,號阿彌陀佛。)

前言「往生與正覺,成就機法一體」者:

即「正覺之體既是機法一體故,名號亦不得不成為機法不二。」

「正覺是成就眾生之願行之體者,名號亦不得不具足願行」也。

(用才市同行的詩來做一些比喻:

 「虛空世界,我和慈悲。皆為合一的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
 我融於佛的慈悲中,如虛空一般,我已經分不清是機、是法。

 「哦!世界被南無阿彌陀佛盈滿,這是爹娘賜與我的世界。

  好樂喲!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
 法身遍一切處,沒有一處沒有佛的法身,也沒有一處不在佛的慈悲中。

 「膜拜世界吧!南無阿彌陀佛。世界是佛,南無阿彌陀佛。

  佛膜拜著佛。也被南無阿彌陀膜拜著。這是歸命的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
 密宗有一個修持,觀想我頂禮膜拜十方諸佛,再來十方諸佛頂禮膜拜我。

 往生、正覺,一個是機、一個是法,在佛方沒有所謂的機、法。

 我頂禮膜拜十方諸佛,因為我心裡知道那是佛。

 在佛的心裡我也是佛,故十方諸佛頂禮膜拜我。

 佛成就眾生往生之願行,眾生執名號亦成就正覺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