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觀無量壽經》說:
或有眾生,作眾惡業,雖不誹謗,方等經典,如此愚人,多造眾惡,無有慚愧。
命欲終時,遇善知識,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,以聞如是諸經名故,
除卻千劫極重惡業。
智者復教,合掌叉手,稱南無阿彌陀佛,稱佛名故,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。
爾時彼佛,即遣化佛、化觀世音、化大勢至,至行者前,讚言善男子,汝稱佛名故,
諸罪消滅,我來迎汝。
又經上所說,所聞化佛等讚歎,但是述說稱佛名之功,而不論及聞經之事。
依之,望佛願意者,唯是勸正念稱名。
往生即得,疾速之義分明,不同於依雜善,修雜行,而以之功,回願求往生之業所能比。
聞經名也是善,所以天台據此說,日蓮依天台之教,確是無誤。
但是比較所得功德大小,一看便知。
聞諸經名,除卻千劫極重惡業,是極重惡業,非是生死之罪,眾罪之大無過生死。
然,稱佛名故,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,這裡滅的是生死之罪。
千劫無法與五十億劫比較。
極重惡業,更非是生死之罪可比。
明眼人,作此比對、比較,應該知道,有所選擇。
又稱佛名故,是諸罪消滅,業消了。這怎麼理解?
假設我累生來犯有一千次殺人之罪,所以要投胎一千次,要被這一千位所殺。
阿彌陀佛救度了我,成佛了,這一千次將又如何?將如何了?
這就是《大般涅槃經》所說的,我度盡一切眾生,這一千人也是一切眾生中的一部分。
他們或是同我到極樂世界,一起蒙阿彌陀佛的救度成佛,
或是我披阿彌陀佛的弘誓鎧甲,到這些有緣的眾生處,依因緣之故,度其往生極樂。
業有很多種,最後滅的業叫無明。
等覺菩薩,就要成佛的菩薩,稱為一生補處菩薩,都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。
所以化佛稱讚,行者諸罪消滅,這是很高的境界。
當然,我們應該知道,這都是佛的願力所成就的,並非是我等眾生所能。
行者於一念發願,欲往生時,當知往生已經成就。
所以行者念南無阿彌陀佛,是感佛恩,感謝阿彌陀佛的救度。
不是為了要積功累德,這一點應該認知。
在這上面,如果還無法放下,非念佛積功不可者,很麻煩。
因為這種精進的念佛,看起來好像很努力。
但是,越是如此努力,越是疑佛、疑佛智。越是往生不定。
這一點應該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