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際上都是圓融的,頓中有漸、漸中也有頓。   

    事上,因為,溈仰宗的祖師溈山的話: 

    雖然頓悟之後,見與佛齊,還有無始以來,曠劫的習氣,你得慢慢的消除。 

    這就是事須漸除。 

    宗門還有個偈子:「頓悟雖同佛,多生習氣深,風停波尚湧,理契念猶侵」。 

    頓悟雖然見解同佛,跟佛一樣了,可是多生多劫以來習氣很深。 

    打個比方,「風停波尚湧」,無明的風不刮了,可是水波還在那起伏,為什麼? 

    有慣性。 

    水有習慣,波已經在動了,沒有風還會有波,過一會才能停。 

    這就說明了,雖然你契理,開悟了,還有習氣同雜念,「理契念猶侵」。 

    所以,事要漸除。 

    這四句話,說明上根利智,理上雖然可以頓悟,但是事上還要漸漸去除曠劫以來的煩惱、習氣。   

    底下又引華嚴,華嚴告訴我們:「十住初心即同諸佛」,這是華嚴最難懂的地方。 

    修行成就四十二個位次。 

    十住的初心,是剛開始的第一個位次。 

    你要破無明,破一分無明,證一分法身。 

    四十二品無明,等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。 

    把這個破了,才成佛。 

    華嚴十住中的初住,是最初的,剛剛破無明。破一分無明,見了一分法身,是初住,「即同諸佛」。 

    這是華嚴的道理。 

    雖然四十二個位次,在頭一個位次,後頭還有四十一個位次比他高;可是《華嚴經》說,他就跟佛一樣了。 

    這就是非常難懂的地方。 

    所以華嚴說「一位一切位」,證到了一個位,就可同一切的位。 

    此處引證楞嚴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:「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」,觀音忽然得了二種殊勝。 

    教下說這個境界是初住,頭一個位子,但是觀音能到他方世界現作佛身給人說法。 

    你看,這就是華嚴的道理,一位一切位。 

    用我們的頭腦是很難理解的。 

    圓融之中,一切平等,而有差別;雖然有差別,一位一切位。 

    所以,不落在有差別這一邊,也不落在無差別那一邊。 

    我們眾生要是承認了無差別,那就都一樣了。 

    要承認有差別,那就只有慢慢爬吧。 

    有差別和無差別同時存在。 

    這個道理在拙著《淨土資糧》裏面有個很好譬喻,很能幫助我們理解。 

    今天時間緊了,不多說,大家可以翻一翻。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