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五‧宿命通願

此下明六神通。六通者,《大乘義章》二十本(十八已下)有六通義,

廣以九門分明,可往撿。佛果六通者,如《十住論》第十一(二十)明。

若菩薩六通者,如《六波羅蜜經》第八(十七已下)、《八十華嚴》十通品

(《疏抄》(四十四)八紙下)、《大論》第五等明,又《大論》九(十一)、

《地持論》五(四)、《瑜伽》三十(七紙)、《雜集論》第十四、

《妙玄》六之一、《薩遮花犍子經》(十三)、《南本涅槃》二十二(初紙)、

《大集賢劫經》(明三明)等廣說,可披矣。

然此經中所明六通,與餘經所說大異,今就此經意分別,略有七門:

一釋名,二出體,三得所依,四所得,五大小不同,六辨相,七次第也。

釋名者,身通名義並不定,或名身通,或名神通,或名神足,是名不定。

尋名解義其義各異,身通者,從所依立名,色形聚積,故名為身,於自己假名色身,

運反自在作用無壅,名為身通。或從境立稱,謂於外色身轉變自在,名身通也;

神通者,就能彰名,謂所為(窮潛)神異目之為神,作用無擁謂之為通;

神足者,從能就喻以立其名,神者,從能義如前,足者就喻,遊涉往來,事同腳足,

名為足。

天眼通亦名義並不定也。天眼通復名生死智通,故是不定。從義亦不定,

謂天眼通者,就根彰名,一切禪定名為天住,依禪得眼,故名天眼,

照矚無壅名天眼通。

生死智通從境立稱,未來起盡說為生死,於此生死照見無擁名生死智通,

是義不定也。然此二名(天眼、生死智)說有離合,或分為二,(如《增一阿含》)

故立為七通。照現色像名為天眼;因現所見,尋知未來死此生彼,名生死智,

故分為二。又如《華嚴》十明中亦分為二:天眼智、(照現色像)

盡智未來際劫智明。(明知未來死此生彼)其餘經論多合為一,由其天眼,

照現色像,尋知未來死此生彼,故合為一也。

天耳通名義俱定,就根立名,依禪(天也)得耳,故名天耳,就聞無壅名天耳通。

他心通者名義亦俱定,從境彰名,非己之慮名曰他心,於此他心照知無壅名他心通。

宿命通者亦名義俱定,從境立名,事謝於往名為宿,往法相續名為命,

於此照知無壅名宿命通。(雖亦知過去八種事,六種同行,以命報主故,

又命最後據故,偏曰宿命。)

漏盡者名定,義不定,經論中唯名漏盡,故名是定也,論其義別有二:

一就能彰名,無學聖知能盡諸漏,故名漏盡,於此無壅名漏盡通;

二從境立目,知漏盡故名漏盡也。

於六根中,三根立通,(眼、耳、意根)離中知有,能遠見聞義,故得名通,

鼻、舌、身根三合中知,故無遠通義,故不說通。身通,於彼假色身中,

運反自在為身通,非於身根覺知自在名通,故身根不立通,餘四依意根立通。

若就佛菩薩,六根互用,齊得立通,今且通約餘人也。

今此經中說六通,因順餘方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