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二出體者,凡夫二乘眼耳意相應慧為體,佛菩薩所得通悉以意識相應慧為體,

以如實智為通體。今此經意,以佛如實智為通體,人天而用佛智者,餘經論所無也,

故經說智慧如大海,又說五眼具足,眼已爾,餘通亦然。

三得所依者,小乘前五通唯依四根本定得,漏盡通依四禪未至中間及三無色;

大乘究竟依一切禪悉能起之。今此經所說大異於彼說,

一切人天皆以佛願為所依法,故云阿彌陀如來本願力為增上緣。

《法事讚》云:三明自然乘佛願,須臾合掌得神通。

豈容同於有漏禪、無漏禪為所依耶!

四所得者,如彼自力門,有修得(離欲得、方便得),如修定所得;

有報得,如上諸天報得五通等。彼國人天所得與此異也,非修得,(非由修定所得,

非自力修善報。)而修得亦報得,(用彌陀修德故,願力報得故,)

不自修而得成就一切菩薩所修,故說得深禪定,諸通明慧故。又是願力酬報,

安樂自然報德,而不同常途報得,故《要集》云:不百大劫中種相好業,

不於四靜慮中而修神通因,只是彼土任運生得之果報,不亦樂乎!(文)

五大小不同者,《大乘義章》身通中明十不同,今除上下不同,非修得故。

一寬狹不同,如《地持》說,聲聞二千國土為通境界,緣覺三千國土為通境境。

又龍樹云:小聲聞中,不作意者,一千為境,若作意者,二千為境;

大聲聞不作意二千,作意三千國土為通境。緣覺中,小緣覺不作意二千,若作意者,

三千為通境;大緣覺莫問作意、不作意,皆以三千國土為通境界。

二多少不同,二乘一心一作,不能眾多;諸佛菩薩一時化現十方世界,

一切色像,一時能現五趣之身。

三大小不同,二乘化現大身不能入小,化現小身不能容大;

諸佛菩薩現大身滿三千界,能以大身入一塵中,化現小身如微塵,

能以小身容受一切。又佛菩薩於一切色物,大能入小,小能容大,二乘不能。

四遲速不同,二乘欲至遠所,多時乃至,以其不同如意通故;

諸佛菩薩一念能至十方世界,以其所得如意通故。

五虛實不同,二乘所化現一切相似而已,不得實用;諸佛菩薩所化現,皆得實用。

六所作不同,諸佛菩薩化無量人,各令有心,隨作一事,令人異辨。二乘不能。

七所現不同,諸佛菩薩但現一身,令異見,但出一聲,令人異聞,安住一土,

十方俱現。二乘不能。

八化根用不同,如《涅槃》說,諸佛菩薩六根互用,二乘不能。

九自在不同,如《涅槃》說,諸佛菩薩凡所為作,身心自在,不相隨逐,其身現大,

心亦不大,身現小,心亦不小,喜憂等一切皆爾。二乘不能。

天耳通中不同有六,寬狹、頓別、麤細、遲速、虛實不同準前。

他心通中不同有六,寬狹、(三千心,一切心)頓別、(別別知不一時,一時頓知)

麁細、(但凡小聖,麤心不知細心,所知微細,乃至佛心)遲速、(作方便方知,

於一切心發心即知)虛實、(有謬,不謬)時分。(但知現在眾生心,

知三世眾生心)不同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
    jaminpan

    佛學漫談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