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雖然「五位進修,不無趣向」。 

    五位是哪五位? 

    十住、十行、十向、十地,等覺菩薩。 

    到了等覺之後,再進一步就是佛,所以有五位。 

    進修,從初住到十住,是一位,行、向、地同此。 

    從行、向、地、等覺,不是沒有趣向,是向佛的位,有所增進。 

    這用我們眾生的頭腦就懂不了。 

    他已經同於怫,他還要長、要進步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 

    有執著,只許那樣,不許這樣,就矛盾了。 

    只許平等,不許有差別,這就矛盾。 

    只許差別,不許平等,也就矛盾了。 

    差別中有平等,平等中有差別,就不矛盾了。 

    一個佛知見,一個眾生知見。 

    我們要學佛,從恭敬開始,拜佛,上供等等,這是極初的開始。 

    「依教奉行」才是真恭敬。 

    最後,就是要把我們的知見變成佛的知見,就成功了。 

    所以,沒有達到妙覺以前,妙覺就是佛了,不是沒有往上升的變化。 

    所以「階次宛然」。 

    每階都是十個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向、十地、四十個。 

    等覺又一個,四十一品無明,還有一品無明,最後把這一品破了,就成佛了。 

    「宛然」啦。   

    底下再引華嚴的話,「十地始終」。 

    十地的菩薩從初地到十地,他一念時間之內。 

    他所見的佛,有的只見多少百佛,有的只見多少千佛。 

    乃至到了十地,見百千億那由他佛,百千個億的那由他佛。 

    「那由他」即億,億在中國代表過不同的數,有的時候當十萬講,有的時候當百萬講,有的時候當千萬講,有的時候當萬萬講,目前這就當萬萬講。 

    十地能見百千個億億佛,這個數位大得無邊了。 

    十地跟初地就不一樣,要大得多。 

    所見的佛土,也「隨所見之佛而為差等」。 

    國土也有廣、有殊勝、有微妙、有不可思議種種的情形。 

    見得佛越多的水平,所見的佛土越殊勝、越廣大。 

    不一樣啊! 

    所以初住,還不到初地,就同於佛了。 

    初地到十地所見的境界有這麼大的差別。 

    所以,就是說,上根利智雖然有所悟,還要知道這裏頭很有差別。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